“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句写出了春节除旧迎新的热闹景象。现实中,春节的热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去年春节,我过足了瘾,更因为发生了一件小事而至今难忘。
那天,特别冷,街上的行人很少,我随妈妈从别人家拜年回来。走到桥头,我发现了一个老乞丐,衣服破旧,更让人同情的是,他的左腿和右手都残疾了,身旁放着一根粗棍子。我想到——春节,正是许多老人与后辈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啊,可他却仍然出来乞讨。
想到这一点,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禁忆起我的姥姥。每逢过年,我们总是先去奶奶家呆几天,再去姥姥家。姥姥总是很理解。每次去她家,她总是满脸笑意地摸着我的头,说我又长高了,忙前忙后地做各种我爱吃的……
也许是我们的脚步声惊醒了他。他抬起头,像是他的头有千斤重似的,他吃力得把眼睛睁开,布满血丝,无神。他将干裂的嘴动了动,我好像是听到了一声“行行好吧。”又好像仅仅是我的错觉。
我不禁把手伸向口袋,拿出了二百块钱,轻轻地放在了他面前的草帽里。这是妈妈的小姑给我的压岁钱。妈妈没有阻止,还从我的零食中拿出了一大包,放在他的身边。他张开嘴,发出嘶哑而干涩的声音:“谢谢。”
不知为何,我的眼前又是一片湿润……
(这篇文章,打动我的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下面的几点:细节描写,如“布满血丝”,“干裂的嘴”,“嘶哑而干涩的声音”等,这些细节描写足见老乞丐的可怜;对比手法,节日里的热闹、团聚、祥和与老乞丐的命运格格不入,这种对比让人心痛老乞丐的悲惨遭遇,所以让小作者“不禁把手伸向口袋,也让小作者不禁两次眼前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