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这个点儿,自己就很想睡觉了。当初之所以会在脑海里面形成一个思绪,“在白天里面完成一些东西的写作”。其实是与现在的这个状态有很大原因的。现在这个时间点,你让我对事情进行深度思考,基本上已经达不到多好的效果。我的大脑已经进入了一个疲劳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让我躺在床上或者靠在一个地方不进行四处走动的话,那么我很可能会在短短的5到10分钟之内快速的睡着。我现在写这些东西是在一边走动一边写文字。
大脑的思绪突然转回到了今天晚上吃完晚饭的那段时间。在那段时间里,我的心情非常浮躁,因为整个一天的工作的完成率和结果并没有让自己满意,并且还呈现了完全无法呈现结果的情况。那个时候我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像中午一样,草草吃完饭,然后赶紧的上楼到办公室里静静地坐着。企图通过找到一些文字或者音乐让自己的心情平复放松下来,但是中午的事情已经又如以往的事情一样,再三的向我证明那样的方式对我完全不起作用。在一个躁动的状态下,企图通过静止的安静来让自己恢复到一个平静的状态,无论是从逻辑层面还是从理智层面都显得是那么的不合常理。但是现实中的我们,在很多时候往往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安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今天晚上调节自己的心情的方式不能够再按照中午的那种方式去做。我回归到了高中的时候常用的一种方式,围绕着操场转圈。我工作的地方并没有操场,不过很幸运的是这是一栋四合院式的高楼建筑,所以我可以围绕着这栋大楼的外围转一个圈。在整个转圈的过程当中,我的心情通过走动和自我的放空慢慢的变得平静了下来。期间接到家里人的一个电话,和他闲聊了一会儿时间,自己的思绪完全从工作当中解脱了出来。在那样的一个状态下,我才慢慢的将自己所做的事情理清了一个大致的头绪,并且得到一些反思的结果。
动态的躁动和急躁在自己内心当中不断的循环往复的涌动着,我们真的能够通过先贤们所说的禅修安定的方式得到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平衡吗?答案也许是可以,但是普通人想达到先贤的那个状态绝对不是我们从课本上所看到的坐下来不说话就能做到的。先贤们所说的那些禅定和安宁,其实是通过一个艰苦修炼的过程才修行所得。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佛教的那些僧侣的修行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念经拜佛,砍柴挑水,种菜收割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是通过动的行为来逐步追求心中的静和定。但凡有所大成的得道高僧都是历经各种动态的修炼和磨难。正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当中的《西游记》,唐僧想要修得正果,必须要历经九九八十一劫难这个动态的过程才能够达到最后的那个静态的淡定和祥和。
岁月的痕迹
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