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省空间,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做出改变。这是一种避免不一致性的形式。在所有的人类习惯中,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在狄更斯的《圣诞颂歌》中,可怜的雅各布·马利鬼魂说:“我带着我在生活中锻造的锁链”,这锁链就是那些起初轻微的难以察觉,在察觉以后又牢固的无法打破的习惯。
在生活维持许多好习惯,避免或者戒除许多坏习惯,这样的生活才是明智的。能帮我们过上明智生活的伟大原则同样来自富兰克林的《穷查理年鉴》:一盎司的预防比一般的治疗更值钱。”
大脑的抗改变倾向还使得我们倾向于保留如下几种东西的原样:以前的结论,忠诚度,身份,社会认可的角色等等。人类大脑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出这种伴随着快速消除怀疑倾向的抗改变模式,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我猜想这种抗改变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人类的远祖在动物的时候,迅速做出决定对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抗改变的模式有助于快速做出决定。
它使得我们的远祖能够通过群体协作而获得生存优势,因为如果每个人的反应总是不同的改变,那么群体写作就会变得很困难。
从人类刚开始识字到拥有复杂的现代生活,中间的时间并不很长,它是进化在这么短时间内多能得到的最好办法。
正确教育应该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漫长过程,以便我们变得足够智慧,能够摧毁哪些因拒绝改变倾向而被保留的错误想法。
正如大经济学家凯恩斯谈及高级知识分子是指出的:
新思想之所以难以被接受,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之所以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凯恩斯的言下之意是,人类大脑和人类卵子的运行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开启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人类头脑强烈的倾向于与此相同的结果。
所以人们倾向于积累大量僵化的结论和态度,并且不经常去检查,更不会去改变,即便有大量证据表明他们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