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心烦意乱。喝了两杯水,不行,压不住心慌。吃了三块萨其马,不行,心神不宁。穿穿脱脱了两次衣服,上床睡觉,不行,浑身难受睡不着。我知道这种情况是因为我最近负能量太多,又没有合适的发泄渠道,越积越多,就像下水道拥堵。但是下水道堵了,你可以用皮搋子,心里堵,就没有专业的疏通工具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疏导方法,以前我是用喝酒来发泄的,现在不喝酒了,用书来贯通,当然不是任何类型的书都可以,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前提,这书你得要看进去,看不进去,就是插图版金瓶梅也不行,什么?金瓶梅是什么?金钱,瓶装酒,红梅的简称。
心烦气躁,挑拣了半天,看到了毛姆的一篇《坏榜样》,字数不是很多,以前看过毛姆的作品,觉得还可以,老是听人说毛姆的言语犀利,或许是因为我英语底子差,看不懂原版,翻译过来的东西太多都是加工过的,反而体会不到原汁原味的毛氏红烧肉,不过至少能看明白意思,知道个大概齐。
主人公叫詹姆斯•克林顿,性格保守,为人一丝不苟,做事认真负责。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有着一份很有钱途的职业。固定的上班路线,固定的走路姿势,固定的工作流程,固定的日常生活,周末去教堂,假期带家人去海边度假,要不是中间有个合伙人临时意外,由他代替去做陪审团成员,他的生活一直可以平淡而不乏快乐的活下去。
做陪审团员去见证死尸的死亡原因,一个婴儿,一个老人,一个怀孕的女人。死状可怖,吓人,共同点都是饿死的。回家以后,克林顿病了,病得很重,极度伤寒,差点要死过去,在心爱老婆和高明医生的配合下,他的身体奇迹般的恢复了,好了,可以继续上班,继续有钱途。可是克林顿变了,从来不看圣经的他开始迷恋圣经,以前每天的电讯日报被圣经所取代。再也没有给妻子交过一先令,他把他的工资都给了街边受苦受难的孩子,路人。后来无心上班,满脑子都是如何帮助那些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吃不上冰激凌的穷人,最后在工作中连着出了几处错误以后被开除了,谁知这下更使得他全心的投入到了救苦救难的大业中去,最后变卖了所有债券,大概有个400多英镑放在了银行,只等着拿出来接济受苦受难者了。
当妻子知道了这一切以后,找他谈了好几次话,咱们以后怎么生活?咱们的孩子怎么养大?你帮助别人我不反对,但是咱不能连自己都顾不住自己的孩子都不要去救济别人吧?好,我支持你,你卖房子卖债券去帮助别人,可是你这些钱也是杯水车薪,很快就花光了,很快我们就会饿死,你自己都没命了,你怎么去行善好施?“去卖掉你所有的产业,把钱都捐给穷人”——这是《路加福音》里的话。克林顿句句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我发现现实生活中,人民有各种悲伤和不幸,因此我想抚慰他们。她的妻子见他这样,不想和他浪费口舌,找了个真正的牧师来开导他。
牧师和他谈了谈心,他像是着了魔,我要变卖掉我所有的一切去救助那些苦难者,牧师说,你不要这样死钻牛角尖,神助自助者。真正的信仰不是照着圣经的表面去行事,而是理解它的实际意思,无愧于自己内心,真正的行善。真正的慈善是从自家开始的。
这很像咱们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个人首先是利己的,只有自己立住了,才有可能去挽救别人。利己就是利他,为我就是为他。万事万物包括人都是以“利己”为价值中心的,利己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凡事只看表面,生搬硬套,是要吃大亏的,做什么事情都要符合顺应自然规律,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