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我儿子回老家浪了一小圈儿,拍了几张老家的照片,有我父母在我家旁边开的小菜园子,儿时上学走过的路,小时候洗澡、网鱼、钓鱼、挖泥鳅、掏螃蟹的小河,儿时在家门口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小树林子,写点东西吧!
何时才能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乡野的静谧。
新田绕屋半春耕,藜杖闲门引客行。
山翠自成微雨色,谿花不隐乱泉声。
渔家远到堪留兴,公府悬知欲厌名。
入夜更宜明月满,双童唤出解吹笙。
待到无所牵挂、重返老家;
门前新田初耕、菜籽萌芽;
种满各式蔬菜、西瓜甜瓜;
秧架豆角垂地、黄瓜顶花;
菜地样样齐全、任时采拔;
植上几棵樱桃、苹果石榴;
支架搭线布网、瓜棚李架;
架棚丝瓜缠绕、葫芦坠下;
牵牛花开满棚、葡萄相杂;
棚下凉爽清幽、小憩品茶;
庭院瑶草奇花、山石挺拔;
地上小桥流水、锦鲤鱼虾;
墙上蔷薇绽放、地锦攀爬;
书房旁稽博采、典籍满架;
案上文房四宝、行楷一家;
四君梅兰竹菊、傲幽清雅;
庭前争香斗艳、蜂蝶恋花;
天空云卷云舒、如玉无瑕;
林中鸾凤和鸣、祝梁蝶化。
观大明应时终始、驾龙御天;
逢望日天上月圆、人间月半;
知时节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经四季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感人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享乡野闲适轻舒、性静情逸。
日出作、日入息,只为油盐酱醋茶;
凿井饮、耕新田,修身粗茶与淡饭;
观三山、览五岳,莫如闲游乡野间;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磨其砚、笔花香,桃红李白写文章;
致虚极、守静笃,身世悠悠任独行。
这样的生活想想都开心。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不惑之年,40年很短,如白驹过隙,匆匆走完,每次回老家都思绪万千,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乡情吧!
村后那条曾经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小河,那座孤独的小桥,见证了我们从小到大的经历。曾几何时,夏天和小伙伴们在河里洗澡、游泳、抓鱼、钓鱼、挖泥鳅、掏螃蟹;在河边放羊、割草;每天下午放学,在小桥墩、护栏上写作业,小桥两边趴满了写作业的小伙伴儿,当时的场面何其壮观。放暑假,雨天后,小桥两边全是小伙伴们一起玩泥巴的身影,摔小泥盆儿,看谁摔的响,看谁炸的口子大,捏小狗、小猪、泥巴玩具枪、泥巴馒头、泥巴小饼,然后再风干摆起来。
风里、雨里,那条儿时曾经布满泥泞的上学路,每天上学、放学,三五成群、叽叽喳喳、吵吵闹闹、追逐打闹。下雨天不想带伞了,拿个化肥袋子往头上一戴,就当是雨伞了,穿双胶鞋走泥巴路,基本上一天两个来回下来,裤子上全是泥巴。上学路上有块坟地,每次上早自习,在风高夜黑的夜晚,都不敢一个人走,坐在桥墩上等上好几个人结伴而行。
门口那片小树林,布满了童年的身影,曾经和小伙伴儿们在那里嬉戏打闹,爬树,荡秋千,跳橡皮筋,玩军棋、斗兽棋、象棋,抓石子,打雪仗,堆雪人,玩扑克牌,玩玻璃球,摔纸四角,拍火柴盒,推纸三角,走窑儿,丢沙包,踢毽子。夏天挖幼蝉,晚上拿手电筒在树林里抓幼蝉,突然照到一条小蛇,吓得叽哇乱叫、四散逃窜。夏日的夜晚,在外面乘凉,望着天空数星星,听大人们说故事,听完鬼故事,吓的不敢一个人睡。
秋天的田野里,抓蛐蛐、蚂蚱、蝗虫、蝈蝈,烤红薯、烤蛐蛐、烤蚂蚱、烤蝗虫、烤蝈蝈,挖田鼠仓。去高粱地拔高粱扎蝈蝈笼子,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还有更好看的跟房子一样,带门、窗户和屋脊,还有两层、三层小楼型的。抓几个蝈蝈往里一放,吱吱吱……,从早叫到晚。抓几个带长尾巴的蛐蛐,用绳子绑在尾巴上,后面拉个“马泡”,让它们比赛,看哪个先拉到终点。
冬天晚上没事做的时候,几个人玩捉迷藏,没地儿藏,就找麦秸垛、玉米秆子垛挖一个洞往里藏,太冷了去野外弄点野草、干树枝烤火玩,有时候河面结冰比较厚的话,还可以在上面滑冰玩。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如今回去,再也看不到成群结队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情景了,曾经的小树林长满了荒草,小河依旧,但因常年干涸,没水了,小桥依旧,但再也没有小朋友们在上面玩耍的情景了,往事一去不复返,多想回到那个快乐的时代,哪怕是天天挨打,也是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