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朋友圈和空间就很流行晒年终总结,去年,我也随了个大流,在备忘录写下了一段话:
从2016上半年的高考
走过尴尬分数的纠结与无奈坐上30h的火车来到西安
走过种种陌生认识了解了现在身边一群可爱的人儿……
我来自丹东,一个距离西安近2000公里没多少人知道的边境小城。那里小到没有地铁,也只有一个万达,小到不管怎样兜兜转转也不会迷路,却还知道哪条路边的烤冷面最好吃。
上学期打新生辩论赛,有一场辩题关于大城床or小城房,当时我在场上竭力说出大城市的一千种好,可心里偏偏有一千零一个声音催促着我回到小城,只是因为——那里有家。
高考之后报志愿,总有绝大部分人留在家乡,就像陕西考生都会选择西安,而辽宁考生大都留在了沈阳、大连。“离家近”曾是让我嗤之以鼻的,总觉得“寒窗苦读12年”后还是没能离开那些个熟悉的地方,实在太亏。
迫切地离开家,迫切地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在我妈反复向我确认“你真的想好了?”时,我坚定地在纸上列出了我的7个志愿(全部逃离东三省),而现在,我只能用“鬼迷心窍”来形容自己。
那个暑假,兴奋地和无数朋友约定以后带他们游西安,想象着六朝古都的模样,期待着正宗的大刀凉皮肉夹馍……没得到的,永远是最诱惑的。
直到临行前几天,拿着一家三口的火车票,我才意识到,两天一夜的行程,我确实走远了。
远方的见闻还是没能抵过思乡的心。壮去了南京,树去了湖南,我们读着不知道将来到底能做什么的专业,唯一共同的是,我们都无一例外地后悔了,一起在那些个回不去家的假期里感慨自己当初的年幼无知。
看着十一班聚的照片,视频里熟悉却遥远的父母家人,我开始理解也羡慕那些我曾认为“没出息”赖在家门口的人,那一刻我感觉其实我才是那个最没出息的人,因为若让我再选一次,我会留在家吧。
以前从未觉得那个小城有多好,自己有多依赖家人,却还是不得不承认,两次回校,家里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没人看到我偷偷揩掉的泪水和心里的万般不舍。
离开家乡上了大学,“东北人”这个标签才开始不断被提起,“那么远过来读书啊!”,我总是微笑。
是啊,我也想周末没课搭一班公交就能到家,我也想中秋国庆陪在家人身边,我也想过节就能吃到姥姥包的饺子……
曾一度认为走那么远挺不孝顺的,家里的好吃的姥姥会留上半年,爸爸一路给我送上飞机,之后每换一次车都会接到他们的电话。
我感到自己承受了太多的爱,太多的牵挂与担心,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含义,也开始学着“报喜不报忧”。
有那么一句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其实很多时候,路上的我们不是不想掉头,更多的是没那个机会吧,很多东西,根本没办法从头再来。
我一直好强,可没啥大追求,不可否认千里迢迢到外省读大学带给我的成长,却还是更向往经常见到家人的平淡生活。
我真想有一天,时光会告诉我,你所获得的,一定比失去的多。
其实,我真的挺想家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鹿咛
带给你更多感动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