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书中内容,希望承了刘老师的意愿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家长们。
(本章按原书分享)
4.改变才有新结果
有人曾经问李嘉诚:“李嘉诚先生,请问你的事业为什么会那么成功呢?”李嘉诚说:“敢于改变自己。”有人对马云说:“你真幸运,困难都挺过去了。”马云说:“当我改变的时候,我知道会越来越好。”只有改变,我们才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我曾经在课程现场带领家长体验一个动作,动作要求是这样的:两只手朝前伸直,往外翻180度,把右手放在左手上面,十指交叉,把交叉的双手从内侧翻到胸前,再把两个食指的指甲贴在鼻子两边,把其他手指松开,他们就会发现双手可以在鼻子两边打开。(然后我做示范给他们看)
当我做完这个示范后,有很多家长根本无法做到把双手打开,怎么尝试都不能。
于是我就指导他们怎样才能做到像我一样,我只说一句话:“请在双手十指交叉的时候改变一下你原来交叉的方式,也就是把原来的右手大拇指在下改成左手大拇指在下。”
结果按我的指导,他们马上就能达到要求,把双手打开了。打开是一个新结果,而这个新结果是由于改变了手指的交叉的模式才得到的。所以,想要得到新的结果就必须改变原来的模式。
你想让孩子更优秀,这是一个新的结果,那就必须打破原来旧的教育方式,用新的教育方式;你想让夫妻关系更好,这是一个新的结果,既然想要新结果,那就必须改变原来夫妻相处的模式;你想让事业更成功更好,赚更多的钱,这也是一个新的结果,那就要改变原来做事业的方式。
5.改变是困难的
也许你现在已经下决心要改变了,但我要提醒你,改变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的。有很多家长在现场听完我的课激动不已,赌咒发誓回家后不再打骂孩子,可回家后看到孩子表现不如意忍不住又打了,打完后又后悔。这样的话,家长的能量就会被越拉越低,以至于后来没信心教好孩子了。
巴西是足球王国,盛产著名球星,比如罗纳尔多、小罗纳尔多、里瓦尔多。
2010年世界杯比赛之前,巴西队这些球星还没退役,他们每天都在一起认真训练,卵足了劲想拿世界冠军。有一天球员们正在训练的时候,突然发现旁边有一栋大楼起火了。这帮球员马上就跑过去准备救援,当他们跑到那里时发现已经晚了,唯一的通道被大火给封住了。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五楼有一位大嫂在阳台上喊:“救命啊,救命啊。”大家都想去救,可是谁都没办法救她。这时候有一个球员发现大嫂手上还抱着一个小婴儿,于是他就喊了:“大嫂,我们实在救不了你,要不这样,你把孩子抛下来,我们帮你把孩子先给救下吧。”这位大嫂说:“怎么可以?我把孩子抛下,万一你接不住摔死了怎么办?”在危险面前,一个妈妈宁愿把孩子放在身边,她也不会轻易交给别人。这时候大家就没辙了,人家不相信我们呀。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一个人就站了出来,此人个子很高,大概两米多。他对着楼上的大嫂非常肯定地讲一句话:“大嫂你把孩子抛下来,我用我的生命向你担保,我肯定能接住孩子!”大嫂就问:“你是谁呀,你吹什么牛,我凭什么相信你?”那个人讲了一句话:“大嫂,我就是巴西国家队正选的守门员。”听了这句话,大嫂就想了:这是个守门员,无论哪个角度来的球,他都能够接住,我这样抛下去应该能接住。想到这里,大嫂就相信了,情况也比较紧急,大嫂往前一步一个抛物线把孩子抛下去了。
只见那个守门员往前一个箭步,稳稳当当地把孩子接住,然后抱在了胸前。当他把孩子抱住之后,他的队友们可兴奋了,全部来到身边,给他鼓掌祝贺,还不断地用语言赞美:“太棒了!太漂亮了!太完美了!简直是个世界级的扑救啊!这个可以载入史册啊!”但就在这个时候,守门员抱着孩子,警惕地左边看一眼,右边看一眼,然后他绕过人群,往前助跑三步,他做了一个动作,把孩子一抛起,一脚把他踢飞了……
当守门员把孩子踢飞之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可是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呢?——因为习惯!因为过去无数次训练的时候都是这样,守门员抱着球,警惕地左边看一眼,右边看一眼,然后他绕过人群,把球抛起踢出去。所以,这次当他把孩子接住后,他习惯性地把孩子当成球踢出去了。
原来人的习惯会左右你的行事模式,你明明知道那样,却会做成这样,因为你会活在习惯中。人会活出习惯的模式,而不是正确的模式。
比如有些妈妈之前听过我的课,她就会说:“老师你放心,下次我再也不会轻易地批评孩子,我要跟他多沟通。”可是回到家看到孩子表现不好,她就忍不住又骂了。她虽然下决心不再骂孩子,可是仍然骂了,因为骂孩子已经成为她的习惯了,她活出了习惯的模式而不是正确的模式。亲爱的家长们,你千万不要以为你多成功多聪明,再聪明的人都活在习惯中。
我曾经在讲课现场带着家长们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先把双手五指张开,然后双手快速五指交叉合在一起,你就会发现,每次手指交叉的时候,要么左手大拇指在上,要么右手大拇指在上,这个手指交叉的动作就是人的习惯。这时我就要求家长们把手指交叉的方式改变一下,本来左手大拇指在上的改成右手大拇指在上,本来右手大拇指在上的改成左手在上。然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感觉,他们反馈的词语是:别扭,难受,不习惯,不舒服……总结一下就是:改变是痛苦的。
因为人会活在习惯中,因为改变是痛苦的,所以改变是有难度的,必须下决心才行。
6.如何有效改变
因为改变是痛苦的,所以很多人总想让别人改变,而自己就不想改变了。我曾经总结过一句话:不想改变的人是自私的!改变确实是痛苦的,但是经历这样的痛苦对我们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
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抓起来先丢到一个烫水锅里,结果那只青蛙一下就蹦出去了,可能皮肉受了一点伤,但最后它活下来了。第二次他又把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抓起来丢到凉水锅里,在凉水锅里,青蛙就很舒服,就不愿意动了。但是它并不知道下面有火正在烧,正在加热,刚开始是凉水,后来凉水慢慢地变成了温水,青蛙感觉更舒服了。温水后来又变成了热水,当变成热水以后,青蛙感觉有一点不舒服,但它仍然存着侥幸心理在想:再等等,再等等……等到最后热水变成了烫水,它觉得不能再等了,得赶紧走了,可这个时候突然发现浑身没力,最后竟然跳不出去,被活活地烫死在烫水锅里。这个故事叫温水煮青蛙。
当一个人长时间呆在舒适的地方,能力是会慢慢退化的,当危险真的来临的时候,可能就没有力量来拯救自己了。当我们遇到困难甚至是痛苦的时候,反而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心理学家根据这个现象,总结出人活在两个区域,其中有一个区域叫舒适区,另一个区域叫危机区。
舒适区的意思就是那个地方我是熟悉的、安全的、快乐的、容易的、喜欢的……总之一句话:我在里面是舒服的。另外一个区域,我呆着是不太舒服的,叫危机区,或者叫危机圈。危机区就是比较陌生的、难受的、讨厌的、危险的、疲劳的……
我们绝大部分人喜欢呆在舒适区,既然如此,舒适区里的人就很多,但是机会是有限的,那就会导致一个结果:竞争很激烈。这个时候我们很多人会发现,拼死拼活都不容易捞到一个机会。但是在危机区里面,人数是有限的,但机会却是多的。所以往往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更容易获得机会。很多成功的人都胆子大,或者脸皮厚,其实就是他们做的事我们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做,就是他们进入了危机区,而一般人还活在舒适区。
所以想要事业更成功的话,我们经常要突破舒适区,进入危机区。同样的道理,我们教育孩子也一样,要经常地突破舒适区,进入危机区。有时,教育的过程越痛苦,我们可能获得的成长越大。
改变就是让自己不舒服,就是让自己进入危机区,正因为我们敢于改变,敢于进入危机区,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比较难的,毕竟改变是让人痛苦的。所以,有时候也许别人推你一把,你才能真正去挑战危机区。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年纪大了,他只有一个女儿,于是他要招一个女婿,把女儿嫁给他,顺便把国家也交给他。不过,他觉得一定要考验那个小伙子,不然怎么看得出他对我的忠诚度呢。他就这样做,让女儿坐在一个池塘边的亭子里,打扮得非常漂亮,然后丢了很多条鳄鱼在池塘里面。接着让人在亭子对岸画一条白线,国王宣布了规则:哪一个人敢从对岸跳下池塘,并且能够游过来上岸,那他就成为公主的丈夫,未来的国王。
想当国王的小伙子很多啊,但他们都站在池塘边,没有一个敢下水,因为毕竟那么多鳄鱼在里面。毕竟当国王的诱惑还是很大的,终于有一个勇敢的小伙子,兴通一下就下水了,下水之后他用最快的速度游到了对岸,竟然安然无羔地成功了。他上来之后,老国王非常高兴地说:“小伙子,你太勇敢了,你就是未来的国王。”结果小伙子一点都没有高兴,他身体一转过来,看着对面就生气地问:“刚才谁把我推下去的?刚才谁推我的?”原来这个小伙子他不是主动下去的,他是被别人推下去的。不过这个时候,国王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小伙子,难道你不要感谢那个推你的人吗?”小伙子突然才想起来,对呀,原来人家推我一把,我竟然成功了。
所以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很多时候是需要别人推一把的。比如说孩子今天表现得可能并不优秀,但这正是推动你来学习的动力,让你能够进入鳄鱼池,说不定因此你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那你就真应该感谢孩子的不优秀了;如果今天因为夫妻关系出了点问题,逼着你开始学习,也许另一半推你进入了危机区,如果你通过学习重新获得了良好的夫妻关系,人生过得更幸福,那真应该感谢那段不完美的关系。
有人推你固然好,但是假如没有人推,那我们就要自己努力,主动突破舒适区,进入危机区,这样才能让自己收获更大。如果想主动进入危机区,也许下面三句话对你会有所启发:
1.做自己不敢做的事。
2.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3.做自己没做过的事。
在本书下面的内容中,有些可能是挑战你的观念的,有些可能是挑战你的胆量的,有些可能是你从来没听说过的。但不管如何,只要你愿意进入那个让自己成长的鳄鱼池,我相信你是会有收获的。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课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