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周国平老师的《宝贝宝贝》,思绪像箭头一样无序乱飞。泪点、喜点……全身的敏感神经元,被这些箭头一戳不但没有受伤或者死亡,却像一排排战士昂首聆听着将军的号令,那样精神抖擞,那样意气风发。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慨。一方面,这本书确实写得很好,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也有一个宝贝女儿吧。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有着相同事物的两个人总能找到一些共同的话题,也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我很佩服周老师,不管别人是否赞同,他算教女有方了。他说,他溺爱女儿,也没有采取特别的方法,给了他女儿最大的自由空间,而就是这份自由,再加上良好家庭环境的营造以及自己的言传身教,给了女儿最好的营养。就像一颗嫩绿嫩绿的稻秧,只是必要的浇浇水、除除草、打打虫,不拔苗不催长,最终长满沉甸甸的稻穗。我也溺爱着我的女儿,人们常说的含在嘴里怕化了,真是这样,而且还很强烈。天底下有多少父亲不溺爱自己女儿,我真不清楚。我只知道,我是和溺爱划上等号了。一旦划上就永远不会更改,更不会被划上约等于或不等于。我想,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最基本的感情吧,和是不是上辈子的情人没有关系。总感觉把女儿比喻成自己的小情人有那么一点不妥当。对情人的爱总是带着这样那样的私心,而对女儿的爱确是无私的、无畏的、无限的。两种带有相反性质的爱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混为一谈了,还真有点匪夷所思。
看过《宝贝宝贝》之后,我的记忆在一帧帧地回放,而且那么小心谨慎,生怕漏了什么。但事实证明,我这样的努力根本没有用,我对女儿的记忆还是少之又少,现在也只能找到一些平常不能再平常的景象来聊以慰藉。与周老师比起来,真感觉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没有主动记录的习惯,很多关于女儿美好的东西就和我无缘了。此时此刻,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发问:你的女儿怎么样呢?我真的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不过我还是想厚着脸皮斗胆地说说,算是给我自己加深加深印象,以免日后老了老了,想回忆点什么,却无从下脑了。
我宝贝女儿刚过四周岁生日,活泼可爱,十分好动。谈不上古灵精怪,但也不失一份聪明。只要她见过一次、摸过一次的东西或听过一次的声音,她都记得很清楚。有时虽嘴里不说,心里却很明白。真感觉她像小大人一样,或者就是一个大人。她跟你玩起点子来,我自叹不如而又暗感欣喜。比如,有那么几次,她要爸爸妈妈给她买东西,先讲困难讲条件讲重要性。爸妈被绕得云里雾里,一旦主动提出给她买,她便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表示同意,爸妈想反悔已经来不及了。还有她那憨厚的老爸,被耍得一弄一弄的,就像海洋馆里表演的海豚,跟她的一言一行配合得天衣无缝,做出最精彩的表演,终了露出海豚那标准的笑容。不过,我和海豚不一样,不需要食物,也无需训练。完全自发自愿的,笑容也是真诚自然的。不是虚假表演,而是真情表达。任凭自己的女儿那样“无情的捉弄”,无疑加深了我们父女之间的感情,这多么求之不得。宝贝女儿招人喜爱,小区里的人基本都知道她,可能她爱笑的缘故。女儿笑起来,清澈甘甜,像一汪山涧泉水,沁人心脾,怡人自得。女儿的笑感染了很多人,更感染了她那个带点忧郁又有点悲观的老爸。我一看到她,就有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谁说她是上帝派来拯救我的呢!本想给她起小名叫乐乐,希望她快快乐乐地成长。看来我多虑了,她是天生乐质啊。
我很想,能像周国平老师那样给心爱的女儿写书作诗。即使写不了书作不了诗,动动手指头,记录记录女儿那些美好的瞬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啊。只可惜,她老爸才疏学浅,既没有作家之质,又没有哲家之思,更是一位懒惰之人,所以著书立说就免了。但有一点是要强调的,《宝贝宝贝》虽已面世二十几年,至今读来仍受益匪浅。它把父亲对女儿那种最最单纯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至真至情。爱是最基本的感情因子,我对女儿的爱不会亚于其他父亲,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也是一个父亲应有的负责的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