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乎高山,浩浩乎江流。自有史以来,上至三皇五帝,乃及夏商周,而后春秋战国成秦,复衍汉隋唐、宋元明清。悠悠数千载如大江流,奔腾向东无尽头。浊曾听闻,若人不忘古,于今必有利益矣。浊最不才,复咀前人之文,愿全我人今者凡心。
夏王之始,其名为禹,受命于舜,治水十三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泞乘撬,三过家门而不入。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将难得鲜美之食分给民众,若食物缺乏,则从他方调有余而补不足,或者将民众迁徙到别处。如此众民安定,万国得治。
也正是因为如此的功绩,帝舜将禹推荐给上天,令其为下一帝。而后过了十七年,帝舜崩(死),天下经过三年的服丧之后,禹仿效帝瞬的义举(详情点此 ),把帝位让给帝舜的儿子商均,而自己避让在阳城。这时候天下的诸侯全都离开商均而去朝禹。于是禹才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此即夏王朝名字的来历)
自此,从五帝以来,帝位均是禅让而生。如果没有后来的意外,也许(仅仅是也许)以后会一直采用禅让的制度,即国天下。而非后来的父死子继的帝位代代相传,即家天下。
原本帝禹是任命皋(gāo)陶(yáo)为下一任的帝(而非他的儿子启),可在即将把天下交付给皋陶的时候,皋陶非常不幸地故去了。十年之后,禹在往东巡狩的时候,崩于会(kuài)稽,此时帝禹是将天下托付给益(依旧非是他的儿子启)。天下服丧三年之后,益效仿前人,将帝位让于禹的孩子启,而自己避让在居箕山之阳。
这个时候,禹之子启是贤良的,而益辅助禹时日尚浅,天下还不知道他的德行。于是诸侯们皆离开益而去朝启,由此启继承了帝位。可是启并没有将帝位让予有贤之士,而是让他的儿子太康继位。
由此美好贤良的国天下渐渐成了狭隘的家天下。帝王的道德日益衰弱,种种值得赞叹的德行越来越不具备,为了装点门面,却依旧言必称尧舜。这是后来帝王的过失,不是尧舜的过失。这是虚伪狡诈的过错,不是美好德行的过错。
就像黑夜明灯,光明熠熠,而后黑布来覆,究其根本,灯火光明未曾损一丝一毫。三皇五帝与禹的美好德行,就像是黑夜中的灯火一般,隔着千古万世,依然让后来的人觉得振奋。
究其根本,是诸侯们的顽固,有帝禹的命令而不去遵循,是启的失德,未曾将天下 托付给值得信赖的人。最最根本的是,人心渐渐崩坏了,越来越将美好的德行视作可有可无的妆扮,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而越发奸邪。
可叹,五帝,无私而美好的嘉行就此终结,自私与自利开始横行,可叹!
可叹,帝禹,原本美好的心愿被人辜负,还反被视为家天下的始祖,可叹!
浊是一个自私的庸俗之人,万万做不到像五帝与禹一般的公正无私,可就像一个普通人看到美好的事物衰败一样,内心仍旧止不住的一阵感伤。
个人浅见,不成参考,诸多细节,恐难详考,但作拙砖,以引美玉。
化浊 2016-11-27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