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华《活着》
余华曾戏谑称自己靠《活着》活着,一如既往地把快乐了留给自己,把悲伤留给了读者。
《活着》里的富贵原本是地主家的阔少爷,却因为赌博将家底输得一干二净。父亲被气死,母亲患重病,而他自己在去抓药的途中被抓去当壮丁,几经波折回到家的时候,母亲已经去世。痛改前非的富贵却没有想到命运加持在他身上的苦难远远不止如此。
妻子、儿女、孙子都相继离他而去,只剩下一头老黄牛和他相依为命。
余华对死亡的描写没有呼天喊地,反而平静细腻得要命。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是农民的盐,是眼泪的咸,也是伤口的灼痛。
时间造就苦难、喜悦、悲惨,而活着本身就是承受这一切的力量。所以,好好活着。
这本书在大学的时候就看过,再重新拿起还是会被余华的生死观深深震撼,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活着,而不是其他任何别的东西。
可以说《活着》是富贵一生的苦难史,但余华在长久的悲痛之后依然留下了治愈的良药。如果某一刻你觉得生活真的苦到没法忍受,那建议你拿起余华的《活着》读一读。
2.(日)中村恒子 奥田弘美《人间值得》
生活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变得懒散。一旦决定“今天这样做”,生活一下子就会张弛有度。
接连发生不顺的时候,也不要停下脚步,停下来就无法前进。
痛苦会成为今后重要的经验,所以一次也不要浪费。
学有所得,思有所悟,就算一时陷入低谷,也要尽心蓄积力量,继续前行。
“必须要幸福”,不这样想的话才会幸福,放下人生多余的行囊,专注于当下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不用追求完美。
每个人的时间都宝贵,每个人的旅途都孤独。
分给你的每一秒是因为喜欢,陪伴你的每一程是因为珍重。
糖果也有价格,微笑也有分量,不要认为别人的给予理所当然,感谢你所得到的,并且不再奢求更多。
看完《人间值得》,感觉好像与这位90岁的奶奶面对面座谈。
她让我明白,人生不必太过用力,不用事事都想咬紧牙关挺过去,只要抱着“今天这样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态度,日复一日地坚持积累,就会有所收获。
这本治愈系的哲理小书,在涓涓细流的文字里,莫名汲取到了继续坚持热爱生活的力量。
3.(美)摩西奶奶/著绘 蒋春/编译 《人生随时可以重来》
有些人总是说晚了,晚了。事实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58岁时她才拿起画笔,80岁时开始闻名美国,101岁大器晚成的摩西奶奶用自己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梦想没有年龄限制。
做你喜欢的事情,上天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梦想不是用来自我标榜的,也不是用来空许的,而是用来实现的。
世界很小,请带着你的梦想一起奔跑;世界很大,请带着你的坚持一起抵抗。
你要快一点,趁时间还来得及!
我虽然不相信人生可以随时重来,但看完摩西奶奶的故事,我知道坚持热爱的最坏结果,无非就是大器晚成。
所以又有什么可犹豫的,摩西奶奶58岁才拿起画笔。
而你还有大把的时光啊!要相信,做你喜欢的事永远都不晚。
4.(法)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我本应看得出她耍的那些小花招后面隐藏着的一片柔情。花儿是多么里外不一致!我当时年纪太小,不懂得爱她。”
如果要表白或者向另一半道歉,我会选择将一本《小王子》和娇艳欲滴的红玫瑰一同奉上。
大抵没有经验的喜欢都难免矫揉造作:会精心装扮却故作淡定,会撒谎娇嗔,会故作坚强也故作柔弱,会用尽一切小花招,只是想夺得更多的关注和爱意。
可是,对方并不一定懂。
所以怎么爱,这大概是每对情侣的必修课。
那些隐藏在小花招背后的柔情并不难发现,难的是一如既往的深爱。
或许关于误会而错失的遗憾,你会在这本《小王子》里找到答案。
5.(英)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人到中年,难道就不可以抛下一切去追求梦想吗?
关于这个问题,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给了一个离经叛道的答案。主角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有漂亮得体的妻子,有一双可爱的儿女。但他却为了画画抛妻弃子,离家出走。
这一切来得猝不及防,查尔斯好像突然进入叛逆期,将世俗套在他身上的枷锁以一种不顾死活的决心敲碎,然后满腔孤勇踏上了画画梦想的征途。
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在异国他乡,贫病交加的情况下,他依旧对画画如痴如狂,创作出一系列的惊世之作。
人生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也许你会骂查尔斯是个不负责任的混蛋渣男,但也许你也会敬佩他将月亮拥入怀中的孤勇。
如果和查尔斯易地而处,你会选择捡起地上的六便士,还是抬头仰望天上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