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是圆桌派的粉丝,不知不觉就到了第四季了,每次点开圆桌派,都感觉要省着点看,不像看其他网络剧,可以肆无忌惮地倍速播放和向前划拨进度条。
最新一期剖析流量神话背后的运作规则,开头就提到了无处不在贩卖的焦虑。的确,人经不起敲打和审问,别人多问了你几个疑问句,你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现在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是不是还缺点什么,是不是还有些许暗藏的不堪。
其实日子没啥毛病,但是就跟家辉说的卖药的行当一样,一个健康的人也可以囤很多药在家。互联网让信息无处不在,而无处不在的信息处处传递着焦虑,然后往往一篇文章看到最后,你就会发现某大师可以指点你的公众号,以及某些只能付费观看的内容。或者长篇大论讲完一个感人的故事和抒发了情怀之后,就是某商品的链接,这样的套路往往防不胜防。一个谎言被说了十次之后可以变成真理,同样,焦虑被无数次放大之后,我们都觉得自己需要治一治了。可是,万一那些焦虑只是被制造和夸大来恐吓我们的呢,现实情况说不定大相径庭,可是当焦虑引发的恐惧萦绕脑中,那么理性很难让你暂时脱离这种困境,那么此刻,唯有付费,可以解忧。花钱了,我们心里就会有安全感,会感到安慰,然后,我们又继续被其他“制造出来的焦虑”找上门,而你,又即将准备用钱打发走那些讨厌的情绪了。这么一想,心情似乎舒畅了不小,因为识破了这小小的伎俩。
流量是王道的今天,很多在战场中收获满满的成功者自然很信奉这一套理论,因为揣在他们手里的,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币啊,金钱是最掷地有声的证据,也给了很多人为流量发声的力量和底气。的确,一个没什么流量的人是扯不过随便就有几千万打赏的网红的,他们的硬气也是理所当然的。“成功者的语言”往往是有陷阱的,但并非每一句他们说出来的话都是有道理、都是正确的,经过仔细推敲,其实都摇摇欲坠。只不过我们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反思和审视,很多东西昙花一现,很多话题这一秒听进去了,下一秒可能就溜走了,我们都不太计较这些是与非。
只是我还是很喜欢家辉引用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那句话:我们不是因为相信有读者,而是相信有文学。我们有能力识别信息密度满满的干货,不需要花哨的语言、包装和销售技巧。每一个心中有小小一块自留地的人,都会好好呵护着这一块小而美的地盘,不让俗世的尘埃和油烟污浊,不让妥协和流俗侵吞,就像方舟提到的马尔克斯的小故事:甘蔗桶里,一点点糖汁就养着那一点点萤火虫,虽然只是一点点,可是发出的光已经让夜不再漫长和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