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
这是来自何以宽的第42封信。这已经是我写的第42封信了,我在84天前以2天一篇的更新速度写到了今天,目前已完成63000字的创作。
63000字看起来似乎很多,但是只要把它平摊到每一篇文章就只有1500字的量。写作最神奇的地方,莫过于从你写第一个字就已经赢了。
唯一决定自己能赢多久的是:自己是否能够持续写作。
1读书与写作的自循环效果
读书与写作是一组共同进化的关系。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只有输入,就不足以将读书转化成知识。只有输出就不足以支撑自己持续创作内容。
往往是大量的阅读,也就是大量的输入才能够换得1500字的输出。我估算了一下,我至少需要阅读三本以上的非虚构类书籍才能够勉强写出一篇1500字的论述类文章。
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创作者只有不断的读书才能够不断的创作内容。这个时候,读书和写作就是相互促进,协同进化的关系。
随着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产出,背后是比文章数量多达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知识量的输入,最终一定会自然而然的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创作技能。
2写作青出于兼职而又胜于兼职
咱们不是总是说:多做兼职,多累积动手干活的能力,多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嘛。广泛意义上的兼职,比如洗碗服务生之类的。这类普通的兼职所锻炼的工作技能可迁移性不强,因此其所谓的工作经验更多的是证明勤劳能干这个工作品质。
写作,同样是一件能够证明自己有足够执行力的事情。如果自己能够持续保持创作内容,尽管这并不能证明自己的专业岗位能力,但是同样可以证明自己有足够的执行力去持久的完成一件事情。
更为重要的是,写作相比于普通兼职来说,拥有复利的效应。它的效果是可以随着文章的数量和质量几何累积起来的。
因此,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青出于兼职而胜于兼职。
3不求个人品牌,只求吸引相同基因的朋友。
互联网时代带给写作最大的不同就是,随处可见的自媒体平台可供作者尽情的创作。同时,自己的文字只有在网络上留下痕迹才能够产生效果。留下足够多的痕迹,产生的效果就越大。
自己完全可以通过写作来表明自己的价值观等各方面的事情,慢慢吸引相同基因的朋友靠近。相同基因的朋友包括但不限于同道中人。
也许自己的一句话可以帮助解答其他人的困惑,也许自己的一句话可以获得远在他乡的忘年之交的帮助。只要自己在写作的舞台上站得足够久,一定会有观众驻足观看的
其次,自己可以在朋友圈分类自己的文章。这不是要对外炫耀自己的能力,相反是要利用朋友圈对自己形成反向监督的作用。
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每两天都更新一篇文章。假如有一天自己停止更新了,一定会有朋友明里暗里知道的。
人当然不想让人当成半途而废的形象。这不就是相当于自己与朋友圈来一个赌约,促进自己继续创作嘛。
此外,分享还有利于文章的二次传播。永远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文章不被人接受和认可,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找到那万千人群中的百分之一的读者。
4检验自我知识吸收的最好方式
一个理论,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你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明明听得懂,轮到自己讲解的时候又说不出?这实际上是自己没有掌握这个理论。
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就可以测试出来:用自己的话描述一遍这个理论。如果自己能够进一步的把它写成一篇文章,学习效果自然更好。
如果自己要把它写成一篇文章,自己首先要非常明确这个理论的概念。其次,要发散性思考这个理论如何应用,如何证明,如何论述,有何论据。
这实际上是一个绝佳的完善自我逻辑思维的过程。也就是说,一篇论述类文章出现的同时,自己几乎已经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古今中外的挖掘了。只有写的出来,才算是真正吸收知识。
5保持生活节奏,迅速恢复状态。
如果自己在固定时间持续创作内容,久而久之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习惯。即使是在假期,即使是刮风下雨肚子疼,自己都需要按时按点的创作。
这样的好处是,大脑会接收到一个信息:这个人每天都需要做这件事情,为此我得保持一个相对亢奋的状态。我的脑细胞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等待主人的启用。
持续的创作,就可以轻松的把什么上班前综合症和星期一星期五综合症消灭殆尽。这是习惯的力量,同时这个习惯可以为拓展其他习惯做铺垫。
也许自己知道一个优秀习惯的好处,却苦于自己难以养成一个习惯。就算是跑步,都需要一个操场或者跑步机。写作完全不需要,纸和笔,大不了就多台电脑就可以做了。
等自己养成了写作这个习惯的时候,就更可能持续养成跑步的习惯,更多的习惯。这样一来,自己的每天就会过的非常充实和充满希望。
6获得被动收入的可能
被动收入,是获得财务自由的最最重要的途径,没有之一。试想一下,有什么东西能够让自己即使躺着都能赚钱吗?
工作能吗?不能。自己只有持续的工作,才能够换取持续的薪水。没有工作,就没有薪水。而写作恰恰是相反的,如果自己有缘出书的话,那么版权就是一个源源不断的管道收入。
你可能会说这很难吧?是,这当然很难。如果它不难的话,凭什么别人工作自己就可以财务自由。同时,自己必须坚信一点:写作是一件复利效应的事情,和时间做朋友,期待惊喜的发生就是最好的战略。
更何况,一个写作就有前面五点好处了,难道自己还不满足吗?被动收入,就把它当作意外的惊喜不是更好吗?
实际上,写作是投入产出比高效率的事情。它是一次输出有多种产出的效果。咱们做事情同样可以追求一箭多雕的效果。
想想这样的事情有多少?比如学英语,不但可以作为交流用,还可以作为阅读外国优秀资料用,因此学英语同样是一个只要坚持就不亏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咱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它们,给它们设定一个输出多种产出效果的计划,持续的做,就赢了。
你想赢多久,就做多久。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