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解读

一、原文

第二章两兼思维(题目为学而观复所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二、译文(意译)

人们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原因,这就不好了(因为这样大家就会刻意地、极端化地去求美,结果就会把美偏执化、虚假化,变成矫揉造作的、矫情的东西,离开了美的本然之道)。(同理)人们都知道善之为善的原因,也就离开了善本身。所以有和无是互相产生,难和易是互相成就,长和短是互相比照,高和下是互相依存,音和声是互相谐调,前和后是互相连接。因此圣人以无为的状态自居,实行无言的教育。万物产生而不推脱、辞让,生产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有作为而不倚仗自己的本事,有贡献而不居功。因为只有不居功,所以功绩才不会失去。

三、释词

恶:本义为罪过,引申泛指不好,坏的等。

形:本义为实体,此处用引申义:对照,比较。

倾:本义为人歪头,此处用引申义:依,倚。

音:本义为音乐艺术,此处用引申义:音律,音调。

声:本义为乐音,此处用引申义:声调,即字音的高低升降。

和:本义为声音相应,谐调地跟着唱或伴奏,此处用引申义:乐声配合适当、谐调相应。

随:本义为跟从,此处用引申义:接着。

处:本义为止息,此处用引申义:自居。

作:本义为开始治卜龟,此处用引申义:产生。

辞:本义为讼词,口供,此处用引申义:推脱掉、辞让。

恃:本义为依赖,倚仗。

功:本义为从事建筑等各种各样的工作,此处用引申义:贡献,业绩。

去:本义为离开,此处用引申义:损失,失掉。

四、阐解与应用

1两兼思维

此章紧承第一章“有无合用观”而来,顺而标举“两兼”思维,其两兼之要义在于不光要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时还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认识和行动,这个思想与后来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对立统一”辩证法思想即同时兼顾对立的两个方面的思想是基本一致的,但它却在时间上比他们早了很多。

《红楼梦》里写贾宝玉的居所怡红院里“一边种着几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斯为“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怡红院的名字即为“怡红快绿”。这“蕉棠两植”之“一红一绿”(芭蕉叶是绿色的,海棠花是红色的)结构所体现的就是“对立两兼”的思维,是《老子》“有无两兼同用”美学在《红楼梦》中的巧妙运用。

有趣的是儒家也主张“执两而用中”的“中庸之道”,这和《老子》的两兼思维差不多有同趣之妙,同时两者也似为同本同源,只是此理宏大繁杂,非片言可明,故此处不再细论。

2正反思维

此章认为任何事物一旦极端化、片面化就“物极必反”,走向了相反的对立面,比如美和丑、善和恶即是如此。美固然为人们所钟爱,即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过于“求美”或“炫美”,便有失事物之本然之道,即“过犹不及”。所以《庄子·山木》才说:“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恶也。”意思是说,那个“美妾”因过分地“自以为美”,“美”就变作丑了,而那个“丑妾”因为有自知之明而谦卑、安分反而给人以好感。

再如,“贲”本义为:文饰繁盛,《周易》贲卦正是专讲“文饰”的,但是其上九爻辞却是“白贲,无咎。”“白贲”就是不装饰、不文饰,即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所说的:“《賁》象穷白,贵乎反本。”意思是说賁卦的最后则是“白”和“反本”的,即归真返璞、归于天然本色的意思。也是物极必反的意思。

这些都体现出了正反对立可转化的“正反思维”,可认为是《老子》对立正反思维的具体体现。

3对两思维

“对两”是紧承“对立正反”而来的,是指事物的成双成对的正反对立结构,即认识论哲学里的“二元对立”。按照这种观点来看,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有一正必有一反,两两成对,如天地、男女、红绿、冷热等等,它要求我们看问题做事情也一定要正反成对地去认识去把握,这样才不致于失之片面。

4道境:无为-有为-不居-不失

懂得以上道理而自觉实行之,就达到了道境,比如圣人就是这样做的。圣人依道而行具体而言是什么样子呢?或者说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特点呢?归其要者,无为、有为、不居、不失即是。

“无为”是《道德经》的特定概念,指依规律而为而不乱为,或指你一旦按照事物本然的法则来做其实就好像你没做什么,因为你完全是按照事物本然之道而行的,就仿佛是事物自己在自行其是。这样,反而会有最理想的作为,因为有客观规律做保证就会有最大化的成效(有为)。正因为你是依道而行的,所以即使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你也没资格骄傲,那是事物本身(道)在发挥作用,你只是起了一个“顺水推舟”的作用(不居)。若此,你当然也不会失去什么(不失)。

《老子》这里主要讲的是人在天地之间立身行事的立场和态度,即一切皆须依道而行,不居功,不骄傲,超然对待得失。其结果则必然有大作为、得大善果。

总结起来,两兼、正反、对两、依道而行、不有不失,便是此章之全部思维智慧,它是对上一章“道论”的进一步展开,基本逻辑仍是先讲“理论”后讲应用,即两兼、正反、对两是讲理论,依道而行、不有不失是讲“案例”和“方法”(以圣人为例)。当然,理论一旦被应用也即转为方法,故其体用原本不分,本质论与方法论也可以是统一的或可转化的。

五、心得妙语

持美不忘丑,有好想着坏。两兼才智慧,蕉棠一起栽。圣人居无为,不言意已赅。执两用中道,儒道同源来。

2016年7月18日星期一(可关注:yangchuweixinhao123)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
    無知先生阅读 3,425评论 21 15
  • 杨矗 一、原文 第五章天道非“人道”(题目为学而观复所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
    学而观复阅读 5,279评论 2 3
  • 有些歌曲属于刚开始听觉得一般,但是后面多听几遍之后就会觉得很抓耳;还有一些是属于一开口就很惊艳的类型,后面越听越好...
    灵川l阅读 1,646评论 17 13
  • 悄悄地走在夜路,不知不觉中遇见初恋 擦肩而过…… 下雨天,看见情侣相对而走,而我 独自一人 唉……
    xiang广阅读 189评论 0 1
  • 强烈提醒:本文不适合阅读,请直接跟着做,特别是对工作经验小于5年的人。 看到在简书上有不少同学对职业发展非常的有要...
    哪儿黑阅读 566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