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的后半生(值得永久收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人的前半生的特征是对幸福苦苦追求,而又无法满足,那么,人的后半生的特征则变成了对遭遇不幸的害怕和忧虑。

因为到了人生的后半部分,我们多多少少都清楚地了解到:所有的幸福都是虚幻的,而苦难才是真实的。

因此,现在我们努力争取的只是一种无痛苦和不受烦扰的状态,而不是快感逸乐,这至少对于具有理性的人来说是这样。

在我年轻的时候,当房门响起敲门声时,我会很高兴,因为我想:幸福就要来了。

但在往后的岁月,在相同的情形下,我的反应却变成了类似于害怕:不幸终于到了。

芸芸众生之中有一些出类拔萃、得天独厚的人物,他们既然是这一类的人物,那就并不真正地属于芸芸众生,而是孤独地存在。

因此,根据他们自身的优势程度,他们对于生活或多或少地只感受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在青年期,他们感觉被众人抛弃;及至年长以后,却感觉自己逃离了众人。

前者并不让人舒服,这是对人生不了解所致;后者却令人愉快,这得之于对人生有了认识。

这样的结果就是:人生的后半部分,犹如一个乐段的后半部分,比起前半部分减少了奋斗和追求,但却包含了更多的安宁和平和。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青春年少时认为:这个世界充满着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快乐,人们只是苦于找不到门路获得这些幸福、快乐而已;

但到了老年,人们就会知道,在这个世界本就没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

他们因而心安理得地咀嚼、品尝着那得过且过的现状,甚至于从平淡无奇中找到乐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摘自:《人生的智慧》 作者: [德] 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韦启昌 出版年: 2008...
    慧小田哲思学阅读 2,030评论 1 2
  • 五月絮满天, 逆光舞轻盈。 人间痴情在, 师琴一片白。
    倾心桃之阅读 216评论 0 1
  • cookie是服务端通过Set-Cookie设置到浏览器中,浏览器保存这个值后,下次在同域的请求时就会自动带上这个...
    平凡的lily阅读 286评论 0 0
  • 题目源于张皓宸的《谢谢自己够勇敢》。 部分内容摘自书中的同名文章。 这个世界有那么多未知,每一天时间都不够用,只是...
    青小桥阅读 513评论 0 0
  • 青春慢慢从身边溜走, 是否很久没有感受到自由? 路边的野花绽放,你看 潺潺的流水,你听 这个年纪的我们更加珍惜难得的你。
    hgsgshs阅读 37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