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和孩子聊聊自律与自由

晚上和孩子一起散步时,经过家附近的一所优秀的中学,教学楼里面灯火通明,

孩子爸爸介绍说:这是孩子们在晚自习

孩子问:什么是晚自习?需要老师监督吗?晚上可以吃宵夜吗?

这个话题,引起了我和孩子爸爸的兴趣,回忆自己的高中时代,特别是我自己上两个高中,对比后发现的一些有意思的经历,最后还谈到自律与自由的关系。

我考上的高中是全市最好的重点中学“一中”,上了一学年就生病了,办了休学后,父母为了不荒废学业的同时还能照顾我,在离家近的普通高中“二中”给我办了个借读。于是我在二中又借读了3个学期,直到高三,才又重新回到一中。在两个学校,就有了很明确的对比。

自习需要老师监督吗?

在一中的时候,无论早自习还是晚自习,老师都没有全程在课室监督,没有规律的来走走看看,有时候甚至不来,有时候变成谈话活动。

在二中的时候,早上5:40,班主任已经在宿舍门口等我们了,我们到教室后,他全程陪伴到吃早餐时间,防止有同学提前溜出去干饭;晚自习也是送到宿舍,关了宿舍门才回自己办公室;多年后我们经常很感恩的说“这个班的成绩,全靠班主任逼出来的”

晚上可以吃宵夜吗?

在一中的时候,出于大门是很自由,出门不管,可以出门吃宵夜,进门的时候只要报上班级和姓名就可以了;

在二中的时候,大门常闭的,要外出必须要有班主任签名的放行条。

故事讲完,孩子说:“感觉二中管得好严格呀,不自由”

思考下来,就是“自律者自由”

一中的学生自律性更强,即使没有老师在,我们也能自主学习;二中的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或者老师认为需要他的监督。所以一中的学习更自由。

从字面上来看,自由和自律是一对矛盾。在对自由的理解上,康德的认识值得借鉴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乔布斯说过: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而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中来!

在孩子的成长中,去建立稳定、规律的节奏和秩序,养成自律这个过程。而我们父母的:接纳、倾听、尊重、不包办、让孩子独立......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自律恰当的方式。孩子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我和孩子说:就像你写作业,如果你自己不做计划,就需要爸爸监督,你觉得不自由,爸爸也觉得累;如果你能自律自己做好计划,你想什么时候写,先写哪科,都是你的自由,你感觉到舒服,爸爸也轻松

孩子说:好吧,明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