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奇特的一生》后,相信不少人都会对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感兴趣,先下个简单定义: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就是将你每天做的每一件事、做了多久通过某种方便执行的方式记下来。
下面先讨论三个关于这种时间管理法的常见问题:
Q1记录时间消耗的软件是否有用?
A1有用性问题得看说的是哪方面,对于功能上的有用性(能够完整地记录好时间),大多数的正常软件都是可以的。对于学习好时间管理是否有用,这个得因人而异了。因为软件的使用者是人,人才是主导因素,时间记录软件仅仅是一款帮助我们达到目标的工具而已;
Q2如果已经培养了良好的习惯,还需要记录吗?
A2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如果你是一个自律性极强的神人,不会重拾以往在时间管理上的不良习惯,那么于你而言,可以不用记录。(据我观察,很少有人达到这个层次)而记录时间消费这种行为,在过程上能提醒我们关注时间管理,因此还是建议大家在养成习惯后再坚持1-2年的记录习惯,之后就天空任鸟飞、爱咋咋地,不过到时不记录可能反而会让你难受。
Q3记录本身又是不是一种浪费时间呢?
A3记录本身的确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如果方法得当,记录导致效率的提升效果足以弥补或者超出我们浪费的时间收益。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去记录时间花费的根本原因,许多初步学习时间管理的朋友有一个认知偏差:把用软件记录时间等同于时间管理,但实际上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起步阶段。记录时间花费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记录过程之中的实践体验和记录完毕之后的数据分析阶段。
除了记录时间花费的根本原因,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时间记录能够带来的直接益处:
1培养自身时间意识,提高对时间的真实感知与把握程度。最有力的实例便是在记录的过程中,大众往往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自身投入在重要事件上的时间与精力没有自己感觉的那么多,反而是在一些小事上浪费了不少时间;
2能够帮助用户专注,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对花费在重要目标上的时间记录,可以让我们专注于目标。其工作原理类似于番茄时间管理法,如在中途休息后,当我准备开始重新投入工作时,我会在工作项目下点击开始记录按钮,而点击这个动作本身就如同一个魔法仪式,往往能够让快速我平复心境,投入到工作状态中;
3通过对时间记录的数据分析,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对自己这段期间的工作、学习效率进行客观的评估与反思,便于及时自我提醒和调整计划。记录的时间数据能够让我们直观地发现自己的时间黑洞,或者了解自己在目标事件上所花费的时间;
说了这么多,接下来需要敲黑板、划重点了。在用时间记录法进行时间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开三大陷阱
陷阱一:将时间记录当做时间管理去实践。通过手机软件我们可以比柳比歇夫更加便捷地记录时间花费,但正如我之前一再强调的:软件只是工具,在使用软件时我们需要牢牢记住自身的出发点。大方向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时间利用效率,从具体层面上来讲则是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目标,比如说每天阅读多少小时、学习外语多少时间等。也就是说时间记录是时间管理的方法之一,时间管理是时间记录的目标。
陷阱二:事无巨细地记录自身一天中的时间花费。许多人刚开始学习时间记录时,一股脑地把所有事情的时间花费都记录在软件中,但这样不仅没效率,而且很容易造成初学者严重的挫败感(因完成不了记录目标产生),最终导致初学者放弃时间记录。事实上,时间记录需要结合我们在陷阱1中提到的具体层面目标,进行有选择性地记录。初学者建议不用也没必要一天记录满24小时,我们可以将时间记录分为3类:学习、休息、睡眠。记录好每天自己在这3方面的时间开销即可,当养成良好习惯时,再进行进一步深挖和拓展。
陷阱三:一个光记录而不进行数据分析和反思的人。我们在前文已经强调:时间记录只是手段、方法,不是目标。一个光只顾记录时间花费而不会分析、反思的人,无疑是光顾走路而没有看方向的旅客,这就是问题中说到的属于浪费时间的场景了。
最后引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纸上得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怎么说一千道一万也不如弯下身子开始实践来的感悟深刻,愿大家能够通过时间管理达到期望的目标,也欢迎各位朋友补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