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面临一个难题:
是应该立即行动,还是等待灵感的降临?
这两种选择似乎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往往都不是最佳答案。
今天,我们将探讨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型——“把背包扔过墙”,它将为你提供一种全新的行动策略,帮助你在行动与灵感之间找到平衡。
一
学概念
“把背包扔过墙思维模型”是一种源自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威廉·克瑙斯(William Knaus)在其著作《终结拖延症》中提出的概念,旨在帮助人们战胜拖延症,激发行动力。
这个模型的核心思想是,
当你面临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比如一堵高墙)时,如果你先把自己的背包扔到墙的另一边,那么你就不得不想办法翻过墙去取回背包。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迫使自己采取行动,因为背包代表了你的目标和承诺,你不愿意失去它。
这个模型是基于人类大脑的三个部分:
爬行脑(掌管欲望)、情绪脑(掌管情绪)和理性脑(掌管理性)。
在决策时,这三个部分可能会相互斗争。理性脑希望我们采取行动,但爬行脑和情绪脑可能会因为恐惧、懒惰或其他情绪因素而阻碍行动。通过“把背包扔过墙”,理性脑采取了一种激进的策略,迫使其他两个脑部分为了共同的目标(找回背包)而行动,从而实现行动的统一。
二
知价值
心理激励的源泉:
在心理学中,“把背包扔过墙”思维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激励策略。
它利用了人类对损失的厌恶心理,通过设定一个无法轻易放弃的目标(背包),激发个体采取行动,以避免潜在的损失。
这种策略能够增强个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推动他们克服拖延和惰性,向着目标前进。
行动与学习闭环:
这个模型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学习,而不是在等待中浪费时间。
通过实际行动,人们可以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这种“边做边学”的方法有助于快速适应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潜能挖掘: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力,但往往在舒适区内难以发挥。
通过“把背包扔过墙”,人们被迫走出舒适区,面对挑战。
这种压力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使他们展现出平时难以想象的能力,实现自我超越。
支持的力量:
当人们公开承诺自己的目标时,自己不仅想要证明给别人看,会给自己施加压力,同时也在无形中获得了身边的朋友支持。
朋友、家人和同事的鼓励和监督可以成为额外的动力,帮助个体在困难时刻坚持下去。
三
看案例
改模型的价值也在很多名人身上得到验证,
爱迪生与电灯的发明:
托马斯·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面对着发明电灯的巨大挑战。
他没有选择等待灵感的降临,而是公开宣布将在年底展示他的新发明。
这个承诺,就像一个沉重的背包,被他扔过了那堵名为“不可能”的墙。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爱迪生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在年底的最后一天,他成功发明了电灯。
项羽的“破釜沉舟”:
在中国历史上,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采取了“破釜沉舟”的战术,这是一种极端的“把背包扔过墙”策略。
项羽带领将士渡过漳河后,为了鼓舞士气,他命令士兵们破釜沉舟,断绝了后路,迫使自己和士兵们全力以赴,最终大败秦军。
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
埃隆·马斯克,这位现代科技界的先锋,面对太空探索的巨大挑战,他没有选择等待技术成熟,而是成立了SpaceX,致力于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
他的“猎鹰”火箭多次成功回收,打破了传统的太空探索模式。马斯克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将人类太空旅行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这正是“把背包扔过墙”思维模型的现代实践。
三
学方法
设定明确目标:
确定你想要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和有时间限制的(SMART原则)。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你更好地应用这个模型。
公开承诺:
将你的目标公之于众,无论是对朋友、家人还是在微信、QQ或者其他社交媒体。
这样做可以增加你实现目标的压力,因为你不想让人失望,也不想让自己失信。
行动优先:
不要等待灵感或完美时机,而是立即开始行动。
行动本身就是激发灵感和创造力的过程。记住,行动是检验想法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持续反馈与调整: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回顾自己的行动,评估结果,从中学习并调整策略。这样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实现目标。
分享经验:
与他人分享你如何应用这个模型以及你取得的成果。
这样不仅可以激励他人,也能加深你对模型的理解。
写在最后
“把背包扔过墙”思维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行动与灵感的关系。
它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等待完美的时机,而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激发内在的动力,实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
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背包扔过墙,迎接挑战,开启行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