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老马,出生在1966年春天,四川一个小山村里。那是一个孩子多到记不清的家庭,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已经有七八个哥哥姐姐。他的到来,没掀起多少波澜,小小的他,从出生起就注定像是超市赠品。
那时候,谁家不是哥哥带弟弟、姐姐带妹妹?爷爷奶奶忙着下地干活,老马三岁那年,是他的二姐背着他。有一回,姐弟俩走在屋后,不小心跌进了火坑。好在只是虚惊一场,烧着了,但是没留下疤。老马常说,他能平安长大,靠的是命硬。其实不只是他,那个年代的小孩,大多都是靠“命硬”熬过来的,一路野着长,能长大就算是福气。
老马读书的那条路,是山路,是真正的山路。从山窝窝走到大队小学,要走很久。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每次跟着老马回老家,到最后一段总是我走不动了,他就蹲下来,把我背到背上,踩着山路一步一步往家走。那一段山路上,全是尖尖的石头,没有水泥,没有路灯。而他小时候走这条路的时候,甚至连鞋都没有。
是的,老马小时候没有鞋。冬天山里下雪,地上一层冰,他的脚就直接踩在雪和石头上。他说,不是怕冷,是怕被笑话。那种没鞋的冬天,不只是冻脚,更冻心。他总说,走着走着就想把脚缩回裤腿里,就像把自己藏进一个谁都看不见的壳里。
老马读过四年小学,断断续续的。后面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饱,书怎么能读下去?哥哥们剩下的衣服,补了又补,补得实在没法再穿才轮到他。他说,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别的孩子啃骨头,他家的碗里永远只有稀汤寡水。
我可能听说过那个年代的苦,可我没走过那段路,没光着脚踩过雪,也没因为太穷而放弃上学。听老马说这些,我常常想,我怎么能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我甚至不敢想,那时候的孩子们到底是怎么长大的。他吃过的苦,我也许只能懂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