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级现教二班 一组
候文娟:整合整理实训记录,发布简书,记录实训中遇到的问题
张佳佳:记录实训中遇到的问题
肖雪坤、李建烜:整合实训流程
李晓雯:从实训中学到了什么
王艺燕:如何解决实训中的问题
实训一:初识ardunio,点亮小灯

实训过程:
这是第一次用 Arduino,老师让我们用电脑控制板子上的小灯闪烁。打开 Arduino 软件,找到一个现成的“Blink”示例代码,直接上传到板子上。理论上,板子上的小灯(连着13号引脚)应该会一亮一灭地闪烁。 但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插上 USB 线后,板子根本没反应!电源灯不亮,小灯也不闪。我们以为是代码错了,检查了好几遍,发现没问题。后来才发现是 USB 线接触不良,稍微动一下线,板子就断电了。 然后,换了一根接触正常的 USB 线,重新插紧,这次板子的电源灯亮了,再上传代码,小灯终于乖乖地闪烁起来了!
通过本次实训,我认为实训课之前,应该:
1. 硬件问题要先检查:代码没错但板子不工作,可能是线没插好或者供电有问题。
2. 软件上的示例很有用:试用Arduino 自带的“Blink”例子很适合新手,不用自己写代码就能测试板子好坏。
实训二:让ardunio亮起来
——继13号小灯亮过之后,按照实训一的方法让连接的LED灯亮起来,并且发射sos信号

实训过程:
这次的任务是让 Arduino 控制一个外接的 LED 小灯,并且让它按照“SOS”的摩尔斯电码规律闪烁(三短、三长、三短)。我们先用线把 LED 的正极接到 Arduino 的 9 号引脚,负极接 GND,还加了个电阻防止烧坏 LED。然后我们打开 Arduino IDE,改写代码控制 LED 的亮灭时间,让短闪代表“点”(·),长闪代表“横”(—)。
遇到的问题:
LED 不亮:一开始接线时没注意正负极,LED 怎么都不亮,后来发现正负极接反了,调换后正常。
解决:
通过检查电路:确认 LED 长脚(正极)接 Arduino 引脚,短脚(负极)接 GND,电阻没接错。
然后还调整了代码:修改 `delay` 的时间,让“点”闪 200毫秒,“横”闪 600 毫秒,间隔 200 毫秒,这样“SOS”信号更加清晰。
本次我们学到了什么:
1. 电路要细心:LED 正负极不能接反,电阻必须接,否则容易烧坏元件。
2. 代码调试很重要:延时时间影响信号节奏,多试几次才能调出最佳效果。
实训三:让ardunio亮起来
——让串联的LED小灯亮起来

实训过程:
这次老师让我们用Arduino控制三个串联的LED小灯。我先把两个LED的正负极连在一起,然后接到Arduino的9号引脚和GND上。因为怕电流太大烧坏LED,我还加了四个电阻。接着我打开Arduino软件,把Blink示例代码按照老师的步骤改了一下,让三个LED小灯能同时亮起来。
遇到的问题:
1. 有两个LED都不亮:接好线后上传程序,发现两个灯都不亮
2. 亮度不一样:发现两个LED一个亮一个暗
怎么解决的:
1. 检查电路发现串联时正负极接反了,重新连接后就亮了
2. 亮度不一样是因为LED大小不同,换了两个同型号的LED就好了
学到了什么:
1. 串联电路要特别注意正负极的连接方向
2. 不同LED的特性可能不一样,最好用相同型号的
3. 电阻要考虑保护LED
4. 通过修改简单代码就能实现不同的控制效果
实训四:让ardunio动起来
——旋转舵机

实训四:让ardunio动起来
——用旋钮控制舵机转动
实训过程:
这次我们要用Arduino让舵机动起来!首先找到电位器(就是可以旋转的旋钮)和一个小舵机。把电位器接到Arduino,舵机信号线接到9号数字口。然后打开Arduino软件,用了Servo库的示例代码,稍作修改代码让舵机能跟着电位器的旋转角度转动。
遇到的问题:
1. 舵机乱动不听话:刚接好线时舵机一直在转动
2. 转动范围太小:电位器转到底了舵机才动一点点
3. 电位器发热:实验一会儿发现电位器有点烫
怎么解决的:
1. 检查接线发现有的线没接牢,重新固定后舵机就稳定了
2. 修改代码里的映射范围,把电位器的0-1023映射到舵机的0-180度
学到了什么:
1. 舵机需要稳定的电源和信号,接线一定要牢固
2. 模拟输入和舵机角度需要做确保数值的准确
3. 电位器也有功率限制,不能超负荷使用
实训总结与感悟
通过这几次Arduino实训,我们从完全不懂硬件编程的小白,到现在能完成LED控制、舵机驱动等小项目,收获真的很大。第一次点亮LED时的好奇与激动至今难忘,虽然过程中遇到过接线错误、代码bug、硬件等各种问题,但每次解决问题都让我对电子电路的理解更深一层。
在这次Arduino实训中,收获的不仅是技术能力的提升,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蜕变。硬件开发既需要程序员严谨的逻辑思维,又需要细致的动手能力。我们深刻体会到,在物联网时代,软硬件融合的能力尤为珍贵。一个分号的位置、一根接线的顺序,都可能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细节。
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团队协作迸发的智慧。每当遇到瓶颈时,与同伴的思维碰撞总能产生1+1>2的效果。在互补互助中,我们解决了各类问题。这种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人到团队的成长经历,将成为我未来学习路上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