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辈子的角色,也来考个证
文/飞蝶儿(黄蝶儿)
1
央视纪录片《镜子》,有这么一个场景:在家长课堂中,首席讲师李品宽老师的一段开场白让在场所有的家长都沉默了。
他是这样说的:“在这个社会上,律师是需要拿证的,我们开车要拿驾驶证,心理咨询师职业也要拿心理咨询师证。做爹做妈是不用拿证的,似乎这里面不需要我们学习,而就在这个角色里要一辈子,这是我们一生做的最长的一个角色,反而我们没有去学习,包括我们做老公、老婆,也没有学习,就这么做了。”
2
27岁时,我成为了别人的老婆,没有岗前培训,就这么上岗了。两个独立特行的人突然要求步伐一致。结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这样在油米酱醋里,经历了将近七年的摸爬滚打,才慢慢摸索出适合两人相处的幸福之道。白白失去了好几年美好相处的日子,天知道那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28岁时,我成为了孩子他妈。同样没有岗前培训,就这样做了。
记得在孩子3岁左右,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来临了,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叛逆期,只知道一向乖巧的孩子,怎么突然间就变得那么不听话,那么无理取闹了。那时的我不止一次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暴躁起来,高高扬起我的大手掌,严厉的对他吼:“我数三声,还有声音,我就打了。”
有时真的一巴掌狠狠的打下去,儿子痛得用力咬着嘴唇,小脸憋得通红,抽搐着,哭声硬生生地被憋回去了。可我却不知,如此粗暴强硬的行为,生生堵住了儿子发泄情绪的通道,情绪得不到有效释放,全积压到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以至留下了似乎不能磨灭的后遗症,比如孩子的性格也越来越强硬,暴躁。
后来才知道,在孩子的叛逆期,我们更多的是要包容和疏导。如果当初能有个父母课堂之类的,有个岗前培训,让我提前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身心特点。让我知道,当孩子哭闹时,还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孩子,你现在心情很难过,必须大哭是吗?那等你哭完了,再来找妈妈说,好吗”,然后只需安静的走开。等孩子哭那么一会,情绪发泄得差不多了,此时你再问他因为什么哭,或许这时他自己都忘记为什么哭了。
我多么后悔,当初用粗暴强硬的方式,给孩子的性格染上了一个难以抹掉的黑点。可是孩子的教育不能重来,就像我们的人生不能重来一样!
3
不管是在婚姻中,还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一直在不断的改变着自己,心态变得越来越平和。心态决定状态,在我改变自己的过程中,周围的一切,似乎也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争执少了,矛盾少了,即使偶尔有点矛盾也能得到很快的化解。随之而来的是笑声多了,连孩子的性格也变的平和多了,与老公的相处更融洽了!
而这一切的改变,均得益于大量的阅读与自我反省。如果我不爱阅读,不进行反省,不改变自己的心态与行为,可想而知,我的婚姻我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是不是也会变成纪录片《镜子》里那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想想都后怕呀!片子里有个爸爸说:“如果让我提前五年来上这个家长课堂,情况也不会变成这样”。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通过阅读及早发现问题所在。可对于很多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从哪里获取这些知识?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均阅读量在世界上是排名倒数的,大量的人都没有阅读习惯,而看家庭、教育方面书籍的人则更少。
有多少家庭因为缺乏相关的意识与知识,而走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呀!每次看到新闻里报道哪个孩子跳楼自杀了,甚至出现弑母事件,都为他们感到悲痛!
倘若我们社会能普及婚姻教育、父母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学习怎么做个合格的丈夫、合格的妻子、合格的父母,让这个一辈子的角色,也来考个证再上岗,该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