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读书的人可能没有不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这本被读书达人奉为阅读教科书一般的书常常出现在列给初级读书爱好者的书单里。
有人可能会疑惑:读书还用人教吗?会认字就会看书啊?我也曾经这么想,但我发现,同样是读书,我读得很慢,而且常常读着读着就忘记某些细节,需要回看前面的内容,好不容易读完了全书我对书的理解可能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有的人读书不但快,而且可以准确地复述书中内容,理解也比我深刻。别人一个月读几十本书还能消化吸收,我一个月读两、三本书就觉得很吃力了。如果你也像我一样被这些问题困扰,那么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你将会找到答案。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增进阅读技巧,提高对书本的理解力。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将阅读分为层层递进的4个等级:初级阅读、检视阅读(相当于速读或泛读)、分析阅读(相当于精读)和综合阅读。
初级阅读是针对小学生而言的。这个阶段的读者除了需要具备识字的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精进。按照这个标准,作者认为大部分人的阅读能力仍处于初级阅读,部分人甚至连这个等级都达不到。
检视阅读要求读者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得从书中提取信息,从而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仔细阅读。检视阅读包括系统地浏览和泛读。浏览的内容包括一本书的题目、前言、目录、索引、腰封以及读者认为比较重要的某些章节或段落。泛读要求读者快速地、粗略地通读全书,即使不能很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没有关系。
分析阅读的目的就是加深对书的理解。该阶段可分为3个部分:1、要求读者找出"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即主题;2、要求读者找出"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即内容;3、要求读者能够判断这本书传递的信息是否真实,好不好,即如何评价一本书。
在第一个部分里,作者给读者提供了4个方法用于找到书的主题:首先,通过检视阅读对书进行分类。一本书是虚构类的,还是非虚构的?是理论书,还是实用手册?是历史书,还是哲学书?不同种类的书讨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即主题是不同的;其次,尽可能简短地叙述书的主题;第三,列提纲;最后,确定作者试图讨论并解决的问题。
在第二个部分里,作者也给读者提供了4个可以确定书的内容的方法。首先,找到关键词并理解其意思;其次,找到关键句并理解其意思;第三,找到作者的论点以及是如何组织论据的;最后,确定作者试图解决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什么?
第三个部分是在完成前两个部分的基础上对一本书进行评价。作者提出了7条原则:1、只有精读一本书后才可以对其进行评价;2、不要带着情绪,为否定而否定一本书;3、否定一本书时,应该具有足够的证据,而不是个人观点;4、列出作者认知盲点的证据;5、列出作者被误导的证据;6、列出作者缺乏逻辑的证据;7、列出作者论证不充分的证据。当读者不认同作者的观点时,至少应该满足原则4、5、6中的一条,否则就不能妄下定论。
阅读的第四个等级即综合阅读也称主题阅读,实质上是对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的综合应用。首先读者需要确定主题阅读的阅读范围,然后通过检视阅读确定最终的阅读书目,最后通过分析阅读达到理解书的内容,为研究课题服务的目的。
作者所阐述的这四个阅读等级看似深奥难懂,其实在日常的阅读中我们都可能会无意地涉及到,比如在书店里翻阅一本书,以此来决定要不要买时,我们采用的是检视阅读;写论文或文章需要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时,我们采用的就是主题阅读。严格来讲,除了初级阅读属于阅读等级外,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其实是阅读技巧或阅读方法,而主题阅读实质上是高级阅读,需要综合应用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
在书中,作者还事无巨细地讲解了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阅读虚构文学、诗歌、戏剧、新闻报道等,以及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并且在书的最后作者还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好书清单。《如何阅读一本书》真可谓一本保姆级阅读指导手册了。正因为如此,广大读书爱好者才会将这本书奉为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