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来脑子不够数,天生的。
父母也只能认命,倒也不嫌弃他,把他和哥哥一样看待。好歹哥哥成了家,父母却先后病故。这时戴来刚刚十一二岁。父母临走时,都对哥哥嘱咐再三,让他无论如何要照顾好弟弟。
哥哥当然没的说,父母不在了,照顾弟弟不就是自己的事吗?可嫂子不答应。嫂子说,我嫁到你家时可没说要伺候你这个傻瓜兄弟,要知道这样,我死也不会嫁给你。
到饭点了,戴来就到哥哥家去,嫂子远远看见了,连忙起身把大门上了闩。戴来在外边拍门,嘴里含糊不清地叫着哥哥。哥哥赶忙跑去开门,嫂子一把拉住了他,说你要开了门,我立马回娘家,谁要再跟你过是个龟孙。哥哥使劲甩开嫂子,说你个熊娘们真欠揍,反了你了!
开了门,戴来进来了,嫂子却哭哭啼啼、骂骂咧咧地跑出了门,回娘家去了。哥哥胡乱弄了点饭,兄弟两个坐下,戴来却不吃,不停地向外张望。哥哥说吃吧吃吧,你嫂回娘家去了,不回来吃了。
这样过了七八天。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哥哥破例从小卖部里提回来一瓶二锅头,自己倒了大半碗,也给戴来倒了一个碗底。喝着喝着,哥哥的眼泪流了下来,哽咽着对戴来说,兄弟,我明天得把你嫂接回来了,哥哥我对不住你,我……我今后顾不了你了。说完竟放声大哭。戴来吓坏了,也跟着哇哇地哭,一边哭一边使劲点头。
从此,戴来成了吃百家饭的孩子。好在这一带民风淳朴,戴来到了谁家,谁家都管他顿饭吃。但戴来再不到哥哥嫂子家吃饭。
不知得哪位高人指点,戴来又有了新的谋生之道。他拿着一副不知从哪里捡来的竹板,走到卜镇集上,逐个摊位讨钱。他站在人家摊位前,先打几下竹板,打竹板本来是有节奏的,他没有,乱打几下,然后开口:卖萝卜的真发财,你该给我一毛钱。话虽然说不清晰,但大致能听明白。摊主一脸不耐烦,去去去,我还没卖一毛钱呢!戴来又把竹板乱打几下,又说一遍:卖萝卜的真发财,你该给我一毛钱。摊主一看这阵势,不给钱他是不走啊,一边掏一毛钱扔给他,一边嘟囔着,这是哪庄上的傻孩子呀,还真会要。戴来捡了钱,走到下一个摊前:卖地瓜的真发财,你该给我一毛钱。
一个集下来,能要好几块钱,够吃到下一个集。戴来就买几个馍馍,边啃边往回走。
嫂子生了个女孩,长到四五岁了,小名巧巧,伶俐可爱。戴来见了巧巧特别亲,拉住孩子,给她买这买那。嫂子起初不愿让巧巧搭理她这个傻叔叔,后来见巧巧总能从她这个傻叔叔那里带回些吃的玩的,也就不再反对。
巧巧长到七八岁,上了小学了。学校就在村东头,孩子们都背个小书包,自己跑着去。巧巧也是自己跑着去,但戴来总是在后边跟着,看着巧巧进了教室,才一步三晃地往回走,嘴里哼着不知哪里听来的一句戏文:老母亲请上受儿拜。放学时,戴来老早就在学校旁边的小路上等着了,一看见巧巧,他就乐颠颠地迎上去,递给巧巧一棒棉花糖,然后跟着巧巧往回走,一直看着巧巧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他才晃晃悠悠地回自己的小屋。
一个隆冬的早晨,狂风卷着雪花飞舞。戴来裹紧他那件到处绽着棉絮的破棉袄,在哥哥家门口等着。可过了平常上学的时间了,巧巧还没出来,这是从没有过的事。戴来就上前拍门,嘴里含糊不清地叫着巧巧。哥哥来给他开了门,说巧巧发烧了,今天不去上学了。戴来一听就往屋里冲,嘴里连声叫着巧巧。
巧巧烧得小脸通红,看到戴来进来,还勉强冲戴来笑了笑。戴来急得搓手跺脚,哇哩哇啦嚷着要背着巧巧上医院。哥哥说已经给巧巧吃了药了,不用去医院。戴来问巧巧想吃什么,要出去给巧巧买。巧巧摇摇头。嫂子在一边说,巧巧最喜欢喝鱼汤,能弄两条鲫鱼,炖个鱼汤,巧巧喝了病就好得快了。
戴来愣了愣,村里小卖部里不卖鱼。他突然想起来了,村西池塘里有鱼。每年快过年时,养鱼的吴老三就把池塘里的水抽干,满池塘底都是鱼。吴老三就把这些鱼运到集上去卖。昨天吴老三家里来了客人,吴老三还从池塘里逮了两条鱼回来。戴来兴奋地手舞足蹈地跑了出去。
巧巧没能喝上鱼汤,她的傻叔叔跑出去后,再也没回来。人们在村西的池塘里发现了他,他陷进了一个冰窟窿里,旁边还有一把锤头和一个捞鱼的网兜。人们推测,昨天吴老三凿了个冰窟窿逮鱼招待客人,冰窟窿今天还没有冻实,被雪盖住了,戴来踩上后就陷了进去。
人们很纳闷,戴来平时有个馍馍就啃得很香,今天怎么馋得要偷鱼吃呢。这个谜人们恐怕解不开了,嫂子已经告诫了哥哥和巧巧,绝不可把自己说的巧巧要吃鱼的话告诉别人。(杨福前)
作者简介:
杨福前,山东金乡人,现为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对文学怀着朴实执着的信念,酷爱阅读,近来开始尝试写作,在《东西南北》《教师文学》《济南教育》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教育随笔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