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班回家,经过街边的奶茶店,听到周杰伦的歌声传来,“……摘下麦芽糖熟透,我醒来还笑着,开心的,被黏手,我满嘴,都是糖果……”突然好想吃麦芽糖啊。
记得儿时在乡下,有许多担着货走街串巷叫卖的卖货郎,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卖麦芽糖的那一个了。每次一看到卖货郎挑着担子,敲击着小锣,吆喝着“麦仔膏~麦仔膏咯~”,孩子们都会一拥而上,嚷嚷着要家长买。现在路边吆喝着的卖货郎几乎要绝迹了,即使偶尔有,来光顾的人也不多。
1
麦芽糖又叫饴糖,是著名的闽南美食之一,用闽南话讲叫“麦仔膏”。它既可以作为食物加工的原料,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麦芽糖能够润肺止咳,健脾养胃,抗菌排毒,滋养强壮,虽然甜度不及蔗糖,但它色泽金黄光润,富有黏性,软滑清甜,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麦芽糖容易被消化,所以家长也喜欢买给孩子当零食。也有产妇会用麦芽糖熬姜食用,来保养身体。
制作麦芽糖要先用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将小麦浸泡发芽。过四五天,麦苗大致长到三四厘米长时,采摘芽叶捣碎待用。然后将糯米洗净,倒入锅中焖熟,并和捣碎的麦芽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用布巾包裹,放入缸中,等它自行发酵。等到发酵出了汁液后,用纱布将其过滤、压浆,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就成了琥珀色麦芽糖了。吃的时候用两根木棍或筷子搅拌,像拉拉面一样将糖拉至银白色即可。
2
小时候,卖麦芽糖的货郎最喜欢在学校附近叫卖。货郎左手手里提着小锣,轻轻敲击,发出“叮——叮——当”的清脆金属声,嘴里吆喝声不断。仔细听,这锣声还是有音调的,是根据闽南语“麦芽糖”的音调敲出来的。他的右手手里提着小马扎,肩上还挑着一个担子。担子的左边是一个扁圆的铁桶,里面装着的就是拉好的银白色的麦芽糖,右边放着的则是挑麦芽糖的竹片和竹签。挑麦芽糖的竹片抹了油,十分光滑,这样才不会被麦芽糖黏上。有人来买的时候,货郎就打开铁桶,掀开盖在麦芽糖上的白布,用竹片从桶里缠出一撮麦芽糖,绕在两根竹签上。
同学们一放学就会循着那“叮叮当”响的敲锣声找到卖货郎,人手一根麦芽糖,拿在手里像宝贝一样,吃着甜甜的、软软的。因不舍得大口吃,就慢慢的围着边缘舔,小心翼翼地捧着麦芽糖,慢慢感受麦芽糖的香甜绵软,舔得烦了就咬下一口,将香甜粘牙的麦芽糖抿在嘴里,让它慢慢融化。不过嚼的时候千万别用后槽牙嚼,不然会甜得让你倒掉大牙。
卖货郎的生意很好,不仅是因为他的麦芽糖好吃,还因为他讲的故事非常好听。卖货郎大概是个说书迷,随便一开口就是说书人的架势。
那时候,最喜欢围在货郎旁边的,除了买麦芽糖的小不点,还有来蹭书听的皮猴子。有的孩子就算不买麦芽糖,卖货郎也不介意,看着我们那么喜欢听他说故事,他比卖很多的麦芽糖还开心。有时候讲到兴起时,他还会给围在周围的孩子们送麦芽糖。实在是卖货郎讲的故事太精彩了,在他讲故事的时候再皮的孩子都不敢打断,有要买麦芽糖的就打个手势,卖货郎嘴上讲着,手里不停,三两下就能裹一支麦芽糖递给你。
有一次货郎准备收摊时,一个孩子好奇的问他,那么多故事都是从哪来的呢?货郎的回答是,那是从年长的讲古老人那里听来的。当初我也像你们一样,成天蹲在摆着茶桌喝茶的讲古老人面前,听得津津有味。现在我把学来的故事讲给你们听,也算是把故事发扬光大了吧。说完,卖货郎挑着担子,吆喝着走远了。
3
长大后偶然谈起卖货郎,哥哥这样告诉我:“我所知道的三国故事,很多都不是从书里看来的,而是听卖麦芽糖的人讲的。”卖货郎的故事让人百听不厌。在那个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的年代,卖货郎用自己肚子里的“存货”给大家带来了许多乐趣。
如今的麦芽糖保留着童年的味道,可是卖货郎的吆喝声,却许久不曾在耳边响起,一群小孩围着卖货郎买糖听故事的场景,也一去不复返。
现在,无论何时,在街头巷尾听见沿街叫卖的吆喝声,我都能回想起卖麦芽糖的货郎。记忆中的卖货郎挑着担子,敲击着小锣,吆喝着“麦仔膏~麦仔膏咯~”的身影,慢慢靠近,又渐行渐远。
麦芽糖甜蜜的味道,有着让人挥之不去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