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室友兼闺蜜毕业后就去了梦寐以求的城市——北京。她前段时间找我聊天
“在吗?有时间聊聊吗?”
“在的,怎么了?”
“哎,最近不知怎的,整个人特别不得劲,感觉现在的自己没有任何追求,天天日子也是过得稀里糊涂,非常不想上班”
“工作上不开心?”
“上周是发生了一件不太开心的事,可能是受那件事情影响吧”
“什么事?方便说吗?”
“就是我现在的公司,有一个技术经理,年纪不大,资历倒是挺老的,来公司3年多了,应该算是最老的员工了,但是他脾气特别差,动不动就说别人怎样怎样,然后需求评审的时候我跟他吵了起来,他实在不好沟通,还特别不顾及别人。他又不是产品经理......哎,反正评审完,我觉得我的脸面也丢得差不多了,因为他是老员工,我也争不过他,说不过他。当天回去我都被气哭了。”
“那你准备怎么办?”
“后来第二天,想想看在钱的面子上,忍了,不必在乎那么多。自从第一家公司走后,后面经历的公司,虽然工资在上涨,但都没有第一家做的开心自在,后来的同事之间的相处,也越来越淡薄。”
“那你准备一直在北京吗?还是会回老家?”
“我自己其实现在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只是眼前工作压力大,就想着能够在老家轻松自在的话,也挺好。”
城市繁华热闹的背后,总也掩饰不住他的冷漠无情。
闺蜜的话让我不禁想起自己来。
2011年,计算机专业,大四。学校组织校外培训,两个地点,南京和上海。上海的费用比去南京贵一半。我选择了上海。培训班上 40几号人,唯一的女生就是我。
住在阁楼上的小房间里。有时一个抬头就会碰到头,有时抱着头,蹲在地上,能哭很久,掉下的眼泪不知是痛的还是委屈的。
隔壁是一个已经在上海工作一年的很和善小姐姐——橙子。为了省钱,我们搭伙做饭,一颗很大很便宜的大白菜,几个土豆,几个鸡蛋,我们能吃一个星期。
培训快结业的时候,跟谈了3年的男朋友说我想先在上海工作几年再回去,他不理解,我们便再也没有见过面。
遇到了现在的先生,也是在上海,我们在上海住的隔板房,只放得下一张一米五的床,一个小小的电脑桌,一个放不进一床被子的衣柜。留下的空间只够两个人站着。周末,我们会在公共厨房按照食谱做各种食物;会骑着单车去附近公园走走;会坐着地铁穿过城市去黄浦江边吹风;会因为跟外国友人说了几句话而兴奋不已......
有孩子后,压力骤然加大,作为留守儿童长大的我,不愿意我的孩子体验留守儿童的心酸。我不得已离开了上海,回到父母身边,一边照看小孩,一边在嘉兴工作。孩子满3周岁的时候,我按奈不住,又回去上海,但是才一年,还是因为孩子的教育,不得不回嘉。
现在已经在嘉兴工作一年多了,同事都是嘉兴本地人,乡下有地,城里有房,工作日城里工作,周末乡下游。在这水果丰收的季节,总是能吃到他们带来的无公害水果蔬菜。我总说,最羡慕你们了,真的很惬意,养老般的生活。
可是,当看到“该奋斗在大城市,还是应该漂回去小城市生活”这个题目的时候 ,鼻子有点酸,眼角有点泛红,我还没老,却已然在过老年生活。曾经的坚持随着生活的无情摧残,早已不复存在。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北上广的冷是彻骨的,然而,总有人能在他冷漠无情的外表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
橙子是专科生。是我到上海的第一个朋友。我们住着阁楼,一个星期吃着大白菜土豆加鸡蛋。周末难得加餐买条最便宜的鲫鱼。她总是笑称对于厨艺,她是我师傅。我说,确实,不仅如此,你还一直是我的榜样。
是的,这么多年来,橙子一直是我的榜样。她一个人一直努力在上海生活。工作经常加班到很晚,周末有时候还要一个人在公司加班。然而,一旦空闲,她会去学习长笛,学习古筝,学习瑜伽,学习摄影,也在努力获得更高学历。当年待过的公司的HR跟她说,当时面试的时候,有很多比她优秀的人,之所以选择了她,是看中了她有舞蹈和瑜伽基础。
现在她已经找到心仪的另一半,两个人一起在上海安了家。业余还利用自己的爱好帮人拍摄赚点外快。有时也会跟另一半在某个繁华的商业街走走,或者找个视野好的地方喝点东西,然后两个人就开始讨论这里的商业模式,经营方式等。
橙子的生活还在继续,她依然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生活。
可能是内心的不甘一直在,也可能是橙子的榜样力量一直在鼓舞着我。我也一直坚持运动,坚持读书,坚持学习,即使90后的同事在说自己是老腊肉,我依然坚信我还年轻,人生还有很多种可能,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回去了。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抱怨大城市冷漠的同时,可有想过你的高度是否足以匹配他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