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下午在散步的时候,途中遇到了叁两个在忙种的农人,跟他们搭讪了。遇到的第一个农人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农妇,她在地里挖土,说是想种红薯,原本是下种了花生,不料被老鼠全吃了,没长出一株花生苗来。现在正好是该插红薯秧了,也就改种红薯好了。种红薯主要是自家吃,也可以卖一点,可以卖到2元/斤呢!老人家还说,现在种地的人少了,大多是老年人在种,年轻人都是在外做事去了!在家也是不愿意下地干活的,吃的菜都是去市场上买。田地大多数荒了,栽的栽树(为了征地后多点补偿款),些许人家种了一些藕,或者是挖了塘养鱼。
第二个也是个妇女,也有六十多了。她是在给自家鱼塘打鱼草,打的鱼草少了,只好在水田里捞一些浮萍喂鱼了!她说鱼不好养,第一批鱼从外地进的,两斤多一条,放下去没多久,一天死十几条,都死光了!可能是带伤了。第二批只好从本地鱼苗场进了一些一斤多一条的鱼,还好,死得不多。
第三个是个男的,说是七十多岁了。遇到他时,他正在用人畜粪便浇菜地,老远就闻到味道了,我感觉好像回到了小时候,那时自家菜地也是这么施肥的。老人家在一块不大的地方,种了好几种菜呢!有辣椒,有茄子,还种了豆角,也有南瓜,还有一些小白菜呢!老人家说是给城里人种的,自己吃不了这么些菜!
第四起人是一对夫妻,男的在耕地,女的在施肥。经过他们田边,离得稍远些,就没有跟他们搭讪了。若大的一片田野,仅仅是他们在种水稻,我有一个天大的问号:若其它地方也和这个地方一样(我们村也差不多,种水稻也少得可怜),那粮食怎么能得到保障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