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问:“知识不长进,如何?”
先生曰:“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认识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故须有个本原。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后儒不明格物之说,见圣人无不知无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时讲求得尽,岂有此理?”
又曰:“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学生感觉最近没有进步,问阳明先生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存在,过一段时间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答案都很清楚:自己用功不够,时间未到。
其实可以察觉,在我们问出这个问题时,就已经是私欲在做遂了,偏于想要功利的结果,所以才会问这个问题。
先生用了三个非常好的例子来阐明这个道理,第一是“盈科而进”;第二是孩子成长;第三是树木生长;后面两个例子,看原文就很好理解,只说“盈科而进”。
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如此,古人喜欢用看到的自然现象,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也是有趣的地方。盈科而进,“盈科”是指水充满坑坎,比喻水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时,一定是水灌满坑洼之后再向前流去,比喻我们要想进步、提高,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
想到我们的门店经营,我在两年前就说过开分店,但是想想我们自身那些需要填的坑:“财务,产品,销售平台,客服,人才”全都是各种问题和风险,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暂且不说将这些坑填满水,这些路上坑还是干的,怎可期望下一个池塘有水。即使我们用另类方法,弄个水泵接一个管子往另一个池塘注水,恐怕这些水也存不住。
所以,不管是做学问,或是做事业,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找到那个本源性的东西,做好伦常之事,在日常事上修习心性,存天理,去人欲,这就是修心做学问的本源。而拓展新事业的本源,是练好基本功,打造筋肉坚实的经营体系。
至于学问的长进,事业的成果,自然而然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