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三年,事务所待了三年,囧囧有神的眼瞪出了细细的眼纹,以前我以为我没有黑眼圈,后来我发现那只是因为夜熬的不够深,长10斤肉这事也得归咎于审计。3年的时间不算久,但足以让我从一个满怀憧憬的围城外的人成长为一个熟悉事务所大部分流程,知晓部分业务的具体实物操作的城内人,最重要的是他让我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做了一次审视,是否真的未忘初心。
近一年做IPO项目和券商律师接触频繁,觉得审计真的是挖坑的人,所有的基础数据都需要审计来提供,审计人员在项目现场时间最久,人员最多,审计收费有限不说,工作仿佛也最无趣。开始迷茫,觉得审计永远是在用历史数据,对过去的数据发表意见而不对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发表意见,这让我因为审计工作缺乏创造力而有深深的挫败感,我渐渐对投行开始有兴趣,我觉得投行更有活力,更能直接的影响一个公司的发展,继而通过一个公司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社会的发展。比如最近比较火的“共享”概念,它可以在投行等的帮助下进行融资等,利用这些资金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机缘巧合下我看到网上有人推荐《亲历投行》这本书,本着涉猎的心态我看了下。通过作者班妮的描述,我大致了解了券商的工作状态,很多地方其实和会计师事务所很像,一样的出差,一样的加班到不顾形象,一样的到后期机械工作的表象。还好算是半个同行,读完没有太失落的感觉,没有别人读完那种“啊,我以为投行是徐静蕾电影里的那样”的感觉。《亲历投行》中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用比较浅显的语言把投行的各个环节介绍了下,从承揽到承做,从项目现场到后期质量复核,从牛市到熊市。对投行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看下入门,篇幅也不长,看起来很快。
如果将来有合适的机会我也想去更靠近资本市场的投行试试,感受一下直接影响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那种心跳悸动。想看看路演究竟是怎样。但是当下,我还喜欢着自己这个看似相同但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之处的审计,扎扎实实研究企业的历史数据,多打开打开视野,学会关注企业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参考价值,不发表意见不代表自己不能利用它去思考。
喜欢感兴趣的事物需要有勇于尝试的心,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