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这个字在古代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可以说非常之高了,即使放到当代的各种文体里也是常常要用到,位列风花雪月四大唯美事物之首,但奇怪的是,风又不像花、雪、月一样可以有直观的视觉感受,他为什么能够引得无数人青睐呢?首先是风可以搭配各种丰富场景而形成各种意象,恋人分手时,可以说“风吹乱了她的长发,却吹不散她满脸的忧伤。”在罪恶的晚上,就可以说成月黑风高杀人夜了;放到歌曲里也一样,“而如今风又迷了我的眼睛,你却早已去远行;”“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放到喜庆的情况下也是一样,如描写某场活动时,我们可以说,“春风送福,温暖人心”等等不胜枚举。
其次就是风可以引申各种各样的情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风无形,正是这种包罗万象。他可以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可以豪迈,“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可以细腻,“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可以说人类所能产生的所有的情感风都能够承载,这在各类事物中是屈指可数的。
最后就要说下风的引申义了,就是各种风气、潮流,如韩国风、欧美风、整风肃纪等等,在古代用此意的较少,故不赘述。
不好意思前面都是废话,我要说的重点在后面。小时候初读李情种《锦瑟》的时候我就对“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东风,而不是南风西风北风,同样的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等。
当时真的还着实问过几个人,后来被人翻翻白眼顶回来N次以后,也就不在惦记了。再后来到四五年前吧,开始学习创作古诗词,也没把这事也想起来。
前几天闹书荒,翻出一本蒙尘久已的《黄帝内经》随手翻玩,在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篇上,想不到这个问题竟然无心插柳、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解决了,其文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鼓;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至此我多年前的疑问死灰复燃,并且豁然开朗。以上述为准,简单点说,就是东风=春天;南风=夏天;西风=秋天;北风=冬天。
好吧那用古诗词验证一下: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没有问题。
* 五月虚檐下,南风不断凉。夏天!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当是秋天。
* 北风简单多了,诗经里就有一篇《邶风.北风》,其开篇即为“北风其凉,雨雪齐雱”,所以,不用解释了。
总结一下各风向的特点,东风暖,柔;南风缓,带有潮湿的感觉(夏多雨);西风烈、燥;北风则带有肃杀之气,寒、疾。其实这些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知识,只要是对地理了解的就知道我国所在的位置各风向的原因了,只是想不到古人大智慧若斯,竟然在那么多年前甚至在天圆地方的思维中把风向表达如此清晰。
也可能经常读写诗词的朋友们早就了解到这些了,我在此不过班门弄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