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小学那会,村里学校实行的是一天三上学。记得到了冬天,早晨月亮还很亮,孩们就背着书包飞奔到学校开始每天的跑操和背诵课。
天很冷,可是迟到的基本没有,因为迟到了会被班主任罚跑,在本班跑四五圈的基础上再加三圈。大家都宁愿早起一会也不愿被老师留到操场罚跑步。跑步,是每天上课前的必修课,也倚仗每天的跑步,我自认自己有了不错的身体素质!跑步的时间,传达室老大爷会把几个班级的炉子捅开,加好炭。等学生们回了教室,火炉里红通通的。有调皮捣蛋的男孩们把黄豆放到火口盖上,听它们在上面蹦哒蹦哒,满教室都是豆香。更有甚者搞恶作剧,抹一把笼子里的黑炭整到某位不留意的女生脸上,顿时教室里变成了书本横飞的场面,还有起哄的学生咚咚咚的敲桌子。一时间,笑声,闹声,叫喊声,口哨声连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早操后的这十多分钟,成了一天当中身体最放松,心情最愉快的时光。
早操后稍作放松,老师便会进教室把当天要求背的内容写到黑板上,然后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监督学生们认真背。大伙背诵方法各不相同,有唱着调调背的,有默默背的,有写着背的,当然其中也不乏许多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辈。快放学的时候,老师就拿个凳子坐教室门口等背会的同学过来背书。一个一个过,背了的同学就可以早点回家。不好好背的同学这会就开始着急了,使劲的背背背。否则,早饭没得吃呀!当时的老师,同学,家长,对这种教学方法完全没有异议,甚至很支持。背会就回家吃饭,不背会就不给吃早饭。记得当时我们班有个同学的奶奶,因为孙子没回去吃饭,以为是贪玩没回去,所以拿着饭去了学校。当奶奶知道他是没有背会书老师不给回家后,直接把放到桌子上的饭拿走,还语气强硬的说:以后不好好学习我也不给你吃饭。可能也有这原因,我们这位同学现在已是一名优秀的初中老师。
就这样每天背背背,抽抽抽,留留留,同学们的基本功都学的比较扎实。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感谢那会老师的负责和认真,虽然他们好多都是民办教师。
上完早读,肚子里已是饥肠辘辘,毫不夸张的说,饿的前心贴后背在那会体会的最真切。自然最盼望的就是赶紧飞奔到家,看看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那个年代,虽然已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很久之后,但物质相对比较匮乏。冬天的蔬菜就是白菜萝卜土豆,外加自己腌制的酸菜,辣椒,咸菜之类的。为了孩子们吃的好,妈妈也是变着法子的做,虽然都是很普通的食材,但经过妈妈的加工,都会变得非常美味。莜面,发糕,谷类,玉米贴饼,蘸片子等等,都成了我们成年后也经常惦记的美食。而今,我也已是俩宝的妈妈,每天也肩负着辅导,做饭的重任。今天旁边看孩子写作业,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读书的事情,闲来写写,觉得还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