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
打小,父母和老师就告诉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
你可能会回答:增长知识喽。
那我们所有的学习都可以增长知识吗?
不是。
那又是为什么呢?
来我们一起看看成甲是怎样理解学习的:
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应该说,没有哪个人的学习会超过这个范畴,而评价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很明确了,那就是: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
看完后我的收获:
第一,学以致用。
这里的“用”具体来说就是帮助我们去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
第二,有效学习。
只有改变了自己行为或认知的学习才能算是有效学习。简单点说:只有学以致用,才能算是有效学习。
所以,下次你再感觉自己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培训班,听了很多课,却感觉没有什么用时,你永远不要怀疑:学习有用吗?
你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有没有学以致用?
2.知识
-什么是知识?
既然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学以致用,那到底什么才算是知识呢?
你是不是一下子说不出来了呢。
成甲对知识的定义是:
知识的本质都是信息。但是只有能改变你的信息才是知识。
但知识和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能更加深刻的改变我们的行为,这些知识我们就称之为临界知识。
所谓的“临界知识”,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之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我的收获:
第一,有效学习获得的知识才能称作是知识。因为它可以改变你的行为和认知。
如果一个知识不能改变你的行为和认知,即使有再多的人说它是有用的知识,在你这里,它就只是信息而已。
第二,知识也有不同,有些知识只适用于解决特定问题,临界知识可以提升我们的认知效率、认知深度,让我们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问题背后的普适规律。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再去看一下自己遇到的新问题,就不会觉得它新了,它可能就是之前遇到的问题,换了一个形式而已。
-我们要如何去学习,学习什么知识呢?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类只有在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以后,才有了发明。
那类似的,既然我们想好好学习,是不是也有必要学习“学习”呢,也就是知识管理呢。
成甲告诉我们:
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来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那么如何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呢,又回到临界知识上。
我们要刻意去培养自己有深度的认知,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去思考更为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去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哪些知识值得学
成甲告诉我们:
我们一生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
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
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也就是我们所选定的专业方向;
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食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
按照二八规律,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以上是我在看了《好好学习》序言和第一章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