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时,特别喜欢去舅舅家,每次去他家,就会看他家的日历,日历上印着各种属相的特征,每次都要特意翻看自己的属相,记得日历上写着:因为不懂珍惜,总会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
所以,每当遇到需要我权衡得失的情景时,我总是想到上面那句话,好像为了印证那句话一样,总是下意识地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选择,感觉只有这样做了,才是真的自己。
今天看了张沛超老师的《我的内在无穷大》一书,才明白自己这么做的深层次原因。
书中说,其实我们并不是真的了解自己,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是以一些外在的规则,一些流行的东西作为参考的。
他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
在他少年时代,刚刚知道星座时,得知自己是巨蟹座(当时他是按阴历查的),虽然发现自己的性格特征跟巨蟹座不符,还是提醒自己,肯定是自己不对,自己应该活得更像巨蟹座一些。后来,果真自己变得越来越像巨蟹座。
后来,读了大学,才发现自己是狮子座,当时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很符合狮子座的特征。
其实他只是借助星座这个认知工具,来认识自己。尽管这些工具本身并不是科学的,也是不适合自己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根据这些外部的框架,去调整自己,把自己定位在这个框架中而已。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以后,总是不由自主地套用它,我们的思维甚至行为就会慢慢朝着那些描述的方向改变,这在心理学上被成为常模。
我们甚至希望活成那类人中的典型,这样内心就会生出一种安全感,感觉自己有一个很稳固的内核。其实,我们只不过是给自己贴了个标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