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重返荣耀”中,主角朱诺挥出完美一杆,来自于一个神秘球童的几句话。
在这几句话中,镜头不仅对准了击球所必要的三要素,挥杆的人,球,以及目标。还有环境中的风、摇曳的枝条、变幻的天空……
球童对主角说:不要总是想着我要如何拼尽全力,要想一想,那完美的一击为何会选中你!
当基于经验的头脑没有在指导行动,当基于经验的思考没有在塑造行动,那是唯一有着了解和领悟的状态。——克里希那穆提
我想,这在传达一个信念,天地人是一个系统。我们只有与众合一,才能达成愿景。
克尔恺郭尔曾经总结过毕业生真正面临的问题:“我真正需要弄清楚的,是我要做什么,而不是我必须知道什么……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寻求自身真理的问题,是找到我愿意为之而生和死的想法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的灵魂才会饥渴,就像非洲的沙漠需要水一样。”
在“自由地做自我”的时代,你需要寻找自己的职业道路,自己的社会部落,自己的信仰、价值观、生活伴侣、性别角色、政治观点和社会身份。作为一名学生,你的关注点主要是短期的目标,但现在你需要一套不同的导航技能,并开始将你的生活引向远方的目标。
如果你年复一年地对每件事都说“是”,那么你最终会过上克尔恺郭尔所哀叹的审美生活方式。过着审美生活的人,视自己的生活为一件艺术品,并用审美标准来评判它——它是有趣的还是枯燥的,漂亮的还是丑陋的,愉快的还是痛苦的?
作为这类人,你在这里参加一次冥想静修,在那里参加一次“火人节”,一年参加一次联谊会,年复一年。偶尔跳上一次摇摆舞,一个星期做两次灵魂机车健身,几个月练一次马伽术,几个月练一次比克拉姆瑜伽,偶尔在星期日下午参观一个很前卫的美术馆。这样,照片墙上的粉丝会很多,每个人都会认为你是有史以来最酷的人。你告诉自己,人际关系(安排喝酒,吃午饭)对你来说真的很重要,但如果你在一星期内参加多达20次社交聚会,你就会忘记所有这些聚会的初衷。你与很多人交谈,但都只是泛泛而谈。
问题在于,处于审美阶段的人认为,生活是可以体验的种种可能性,而不是需要落实的项目或需要实现的理想。他们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但永不停留。在审美的生活方式中,每一天都很有趣,但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这种生活方式背后的支撑理论是,你应该积累经验。但是,如果你的生活只是一系列的冒险,你就会徘徊在你自己过往的情感、多变的心以及不确定之中。这种生活只是一系列短暂的时刻,而不是不断积累的成就。你的能力必定会被荒废,因为你的注意力过于分散。你可能还会被错过的恐惧困扰。你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你的决策前景却是毫无希望的。
正如安妮·迪拉德所说:“你如何度过你的日子,就如何度过你的一生。”如果你每天都只是消费随机的体验,你就会开始感觉自己是一个零散的消费者。如果你想尝试生活这一杂货店中每个货架上的物品,你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挑剔的人,那种总是考虑自己和自身选择的自我陶醉的人,最终会被自我意识麻痹。
我们天生的热情,促使我们成为取悦别人的人,对别人点头哈腰。但是,如果你没有坚决拒绝一些事情,没有放弃任何事情,就可能没有完全投入任何事情中。
承诺的生活,意味着为了几个宝贵的“是”而说一千个“不”。
我们的情感引导着我们。我们的情感赋予事物价值,并告诉我们什么是值得追求的。激情并不是理性的对立面,它是理性的基础,往往蕴含着分析型大脑无法触及的智慧。终极内心的渴望(所有其他的爱背后的爱)是在某事或某人中迷失自己。
想想看:几乎你看过的每一部电影,都与某人体验到这种强烈的融合感,并因此献身于某个使命、某种事业、某个家庭、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心爱的人有关。例如,在电影《卡萨布兰卡》中,男主人公里克的心被蒙蔽了。但是,爱会重新唤醒它。到影片的结尾,他又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忠诚,充满使命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