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9(静心而论1245):
父爱如山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我摸到了艰⾟;不知不觉您鬓⾓露了⽩发,不声不响您眼⾓上添了皱纹;我的⽼⽗亲,我最疼爱的⼈!⼈间的⽢甜有⼗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做你的⼉⼥,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还做我的⽗亲!听听您的叮瞩,我接过了⾃信,凝望您的⽬光,我看到了爱⼼;有⽼有⼩您⼿⾥捧着笑声,再苦再累您脸上挂着温馨;我的⽼⽗亲,我最疼爱的⼈!……
每当听到刘和刚深情演唱给⽗亲的这首歌曲——《父亲》时,我就不由泪湿衣襟,深深的感受到了父爱如山!
现代作家梁晓声写的《父亲》一书中,讲述了他父亲的一生,“小时候,父亲在我心目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绝对权威。他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是我的恩人,也是我惧怕的人;父亲板起脸,母亲和我们弟兄四个,就忐忑不安,如对大风暴雨感应的鸟儿;父亲难得心里高兴,表情开朗……”
莫言《我的父亲》中,也这样描述他的父亲:“⽗亲的威严是建⽴在儒家⽂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所受到的教育确定了他的⼈⽣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在读书看似⽆⽤的年代⾥,他也⼀直⿎励⼦侄们读书。”
而我1930年出生的父亲,既有像梁晓声父亲那样的威严,也有像莫言父亲那样的三观;曾记得在我小时候,就特别羡慕我的同学朋友们,他们在家里可以和父母轻松愉快的交谈,而我的父亲一贯特别的严厉,他总是不苟言笑,平时不单是我们姊妹几个,就连我的堂姐堂哥们也十分的怕他。父亲现在还每每回忆到 ,就对我小时候凶的最狠,因为家中老小的我,被母亲娇惯的脾气不好,在家里稍不如意动辄就发脾气,所以总被父亲训斥;那时候的我心中对父亲始终有一种“怨恨”心理,因为害怕他,不敢顶一句嘴,经常把委屈憋在心里;一直到做了母亲之后才理解了父亲的不易。
父亲在我们家族乃至全村,都特别的有威望,源于他的宽宏大度、处事公平、有大公无私奉献精神,有格局;当年我家在那样贫困的情况下,顶着邻居们流言蜚语(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家中缺劳力,“女孩子上学有什么用”……),硬是让我们姊妹几个读书上学,跳出农门,这是在那些年代的父辈中不多人能做到的,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供孩子们读书,他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眼光,不想让我们再像他们那辈人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现在想想,我的父亲是何其的伟大呀!
我的爷爷当年也是在外公干,在那些战乱的年代,为了保护好他唯一的儿子(父爱如山),让老父亲一直在老家农村生活,他和母亲共同辛苦养育了我们姊妹5个;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几个都工作安家,他们才搬来到县城居住,和孩子们近距离相处。
父亲一辈子身为农民,但他是“农民中的文化人”(别人在他书中的评价语),他在老家生活那几十年,一直为村里干事,也是全村红白喜事的大总管,邻里婆媳矛盾的调解员,乡邻口中的主谋人。
他经常教育我们要积极向上,工作生活中勤俭节约,与人友好相处,孝敬公婆,夫妻恩爱,教育好孩子;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之下,我们姊妹几个都对于公婆特别的尽心尽力,我们努力在做一个好儿媳,因为有父亲的一句话在常常鞭策着我们“你们几个,谁要与公婆产生矛盾,就不要再进这个家门!”
通情达理的父亲,总是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我们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只要听上父亲说叼一会儿,就会阴霾全散;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正能量,辐射影响着我们的家人。
耄耄之年的老父亲,除了耳朵背,走路无力之外,基本生活还能自理,每天都要骑着他那辆老年电动代步车出去溜达一圈,心态还特别好,所以他鹤发童颜。
如果把家比作一棵大树的话,父亲就是那颗大树深深牢固的根,支撑着我们的家人;父爱如山,为我们做依靠;父爱如水,包容我们的一切;父爱如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父爱似伞,为我们遮挡了所有的风吹雨打;父爱像一轮太阳,照耀我们永远阳光灿烂!
父亲是那个从来不说爱你,却一直爱着你的那个人,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