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句话很流行: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真是一个无比凄凉的说法,能够流传开来恐怕是因为道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戳到了人们心中的痛处。但除了引发共鸣和大量转发应用之外,这句话其实并无多大实际用处,仅仅是情绪的一个宣泄出口而已,远比自嘲要来得低级。说完这句话,过不好一生的仍然过不好,唯一的好处就是知道了自己不是唯一过不好的那一个,获得了一点群体的归属感。过的好的依然自在,甚至都没注意到这句话的流行。
(一)
还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上那篇著名的《伤仲永》吧?很有必要把全文放在这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这恐怕是我们心目中最早的“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典型了吧。
现在的社会,5岁读书识字就算晚的了,更称不上是天才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过载的时代,知道道理,特别是知道道理表面上的意思,再简单不过了。你找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让他随便给你背诵几句名人名言,就都是正确无比的大道理啊,何须远求?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很多道理,但总有人过不好这一生。
(二)
其实,我们是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你真的“懂得”了很多道理吗?还是仅仅能把这些道理说出来而已?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所有人都知道,但你真的能配上“懂得”这两个字吗?绝大多数人的所谓懂得,只是明白了道理字面上的意思,可以把这个道理说给别人听而已。如果你真的以为自己“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那你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今年看了几本书?小说之类的就不要算进去了吧,只有非虚构类的才算是真正的读书。第二个,大学毕业之后又学到了哪些新的技能?工作逼迫你掌握的也不应该算在里面。如果你诚实的回答,并且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你都不那么满意的话,那你凭什么说自己“懂得”了这个简单、朴素却无比正确的道理呢?
实际情况是,我们仅仅是自以为懂得了很多道理,但这些道理既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更没有外化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所以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不是道理的错!
(三)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过好这一生,所以才去努力明白很多道理。出现了偏差,那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怎样解决这个窘境?其实,解决方案已经蕴含在这句话里面了。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懂得道理就应该过好一生,能够流行起来也说明绝大多数人是认可这个逻辑的。我们来看看:懂得道理→过好一生,这里面好像还有个缺环吧?对,答案就是这个逻辑链条里的缺环:行动。这才是真正重要的环节。按照懂得了的道理去生活、去行动,怎么会过不好这一生呢?过不好的原因只有一个,知道了太多道理,就自然的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践行了这些道理。别鬼扯了,中间还有一个到西天取经的距离好不好!
套用得力文具的广告词:
我们总是想的太多,做得太少!
在最近一期的《罗辑思维》节目里,罗胖提到一个改善自己的方法,简单两个字,就是行动。
他说,绝大多数人觉得不高兴、不满意自己的现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只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停留在一个想法上,而一旦你开始行动,就只剩下两个问题: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那就没有什么可不高兴的了。比如说,一个人跑去问他的老师,我不爱我的老婆了,怎么办?老师说,那就去爱啊。他说,老师,你是不是听错了,我不爱我老婆了,怎么你还让我去爱呢?老师说,你可能没听清楚,爱是一个动词。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啊,很多人说,我不喜欢我的工作怎么办?其实没有任何一项工作是没有枯燥、繁琐和焦虑的,也没有任何一项工作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是没有技艺和成就的。那就想办法去喜欢啊。喜欢也是一个动词啊。
这种类似绕口令的句子,我们可以一直列下去,甚至工作、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所有困难和问题都可以往上套。把这个动词的意义理解好,并且真正的去落实到行动之中,才能过好自己满意的人生啊!嗯,“过”也是一个动词。
(四)
中学思想品德课告诉我们,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发展。你以为自己“懂得”的那个道理,经过实践以后就会理解的更加深刻,如果与实践不符,那就弃之如敝履,如果相符,那你肯定可以进一步的去发展、去丰富这个道理。只有经过这个阶段,才能称得上“懂得”了这个道理。
央视有个倡导孝心的广告,描述的是母亲为了孩子,把自己“享福”的愿望反复推后,经典句式就是:等你 (长大、上大学、毕业、工作、结婚、有孩子)了,我就可以享福了。最后,孙女说了一句“等我长大了,就让你享福”。这个广告好就好在,我们都看得出来母亲是等不到孙女长大的那一刻了,何况即使等到了又如何?再经历一个类似的轮回而已!
行动的反义词不是口头、思想,而是等待、迟疑。而一直保持等待状态的结果就是习惯、适应现状。就像那个著名的段子中说的,等过了40岁,你就习惯贫穷了,就不会再煎熬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们需要的就是当下就行动。righ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