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你的记忆或者想象是什么样呢?
是那些年古惑仔里的充满义气味道,是维多利亚港盛放的灿烂烟花,是东方明珠,是购物天堂?
刘文说香港并不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这里适合工作,炒股票,赚钱,在兰桂坊里找一夜情,买最新款的时装,但要在这里常住,实在是太压抑太拥挤了。
关于吃:
她经历了拥有西方人少见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勇敢的胃,也有西方人特有的那种毫不怀疑轻易相信的天真烂漫的C。她们在一起的时候,从不谈论过去,也不谈论未来,把人类的原始本性发挥到了极致。大多数时间都在吃,吃完就睡,偶尔做爱。
关于C的故事和记忆伴随着C的离开,迅速又决绝地消逝在时光的河流中了。
也由此感受到,人注定就是孤独的,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再一个人把这条路走完。有的时候,我们有幸遇到一个可以共同走过一段路的人,他们突然出现又倏忽而逝,无法捉摸也无法追逐。
关于住:
香港的房间空间大都很小,很多人做着普通的工作,谈着平凡的恋爱,分手的时候哭一下,然后再谈下一场相差无几的恋爱。在她的眼中,香港人很难懂,他们好像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很正确,却好像没有心。
所以在这样的香港总是充斥着八卦,因为八卦像是生活本身,拥有千面的场景,好的、坏的、甜的、咸的,甚至是掺杂着一些苦涩的幸福,这大概就是生活本身。
朋友琳达遇到了精明的男生雷,他给她优渥的生活和假象的爱意,却没办法给她爱本身,他是贪食兽,他想要妻子,想要情人,想要好工作,想要体面的形象,他一样都不肯放弃。这样的人成功了便不允许自己失败,一步步都在自己的计划里。
关于中环
香港的中环让她学会了忍耐、寂寞。她上班的第一个月就要加班到凌晨,同事都觉得习以为常,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质疑。在这样忙碌而麻木的生活里,依然还是有想要实现少年时代的理想和未竟的愿望的人,现实的残酷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其实生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发生了就发生了。
关于归属
生活千奇百怪,幸运的是总有人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可能这个过程会是一个需要坚持,比较漫长的过程,甚至钱包会羞涩,但是那种坦然接受生活的一切,和自己妥协的感觉一定很不错。
关于爱情
爱情和面包,到底哪个更重要?大概只有我们自己真正经历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在想什么吧。
也希望遇见一个能教会我坦诚、直率、谦虚、礼让,教会了我透过外表去辨识内在,教会了我如何经营一段感情,如何在最艰难的时候保持信任,如何在最沮丧的时候保持热忱。年轻时全情投入的恋爱,大概会成为我们已有生命里最深刻的记忆。
关于离别
无论惶恐、烦恼还是不舍,遇到一些人又离开一些人,正是生活的常态。
说实话,读完这本书感觉那些都是离我很遥远的电视里一样的生活。作者通过细节把这样的香港展现在了我的眼前。她是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逐渐走向作家之路的,竟然觉得这种文风确有一种新概念的感觉,想起了那些高中时期看过的杂志《萌芽》,把生活的酸甜苦辣具象的、抽象的表达出来。
今年去过一次香港,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些狭窄的街道,行色匆匆的人们,当然还有国际化的交流,它走在前面,得到一些,必然也会失去一些。亲耳听到每周六天班,晚上十一点是正常下班时间,他们习以为常并坦然接受,在这样的生活压力巨大的环境中,很多时候不得不激发出了身体里无限的忍耐和坚守吧。比较之下,当下自己的生活显得分外的舒适与幸福。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能接受离别了,小时候每天一起上下学的同学,初中时天天骑车载你的伙伴,高中时一起拥抱在一起哭过吐槽过的闺蜜,大学里一起学习一起吃饭吵着吵着彼此无限包容的舍友,后来工作了,还有慢慢接受一些身边的人的身边人的离去,甚至是自己的长辈,这种无力感让我们越来越能接受生活的无常,也越发懂得珍惜。记录真是一种好方式,它让日渐可能被遗忘的记忆一看到文字或照片就能重燃当时种种的情绪。
通过写作记录生活,在久远的未来再回首,想到自己曾经那样生活过,真是一件充满幸福的事。
学会与所接触的种种告别,正是我们一生都要不断学习、领会的必修课吧~
无论怎样,You will be 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