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10月28日就是重阳节了,或许你和我一样准备了礼物回家看望父母;或许你计划带父母登高赏秋;或许你只能通过网络问候父母……
我们每个人用着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父母的祝福,但是我们真地懂父母的心理需求吗?我们是否真正关注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1.焦虑、恐惧型的老人
人到60岁以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力不从心,并且带来一些身体的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甚至会出现因担心“死亡将至”而乱求医用药的情况。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L先生的奶奶,80岁,生活自理,能看书、读报,在旁人看来80岁的老人能这样,已经是很不错了。L先生的奶奶年轻时候是医生,随着时光的流逝,奶奶总是常常和他们讲睡不着,身体难受,怀疑自己有病。无奈,只能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开点药让回家,奶奶说:“不行,那怎么能好了?得住院。”还是无奈,住院后输几天营养液体,医生说能回家了。奶奶这才高兴地说:“没事了,回家吧!” L先生说,出院后,奶奶就会有一段时间比较安分,但是没过多久, 奶奶就会又开始吵着要去看病。
2.孤独、寂寞型的老人
上帝创造了男女,繁衍子孙后代。有情人的结合,并不等于永久的拥有,总有一天会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一方。尤其老来丧偶,子女们又不能常常陪伴着左右,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孤独、苦闷、寂寞的心理。
Z女士的母亲,72岁,丧偶,除了吃饭、睡觉、遛弯,每天无所事事,没有自己一点爱好,无任何兴趣。久而久之,甚至连饭都懒得做。在家里常常目瞪口呆,傻傻地坐着,下楼坐会儿回家就躺。有一天,她笑着对Z女士说:“我和卖菜那老头说,把我嫁了吧!老头结果说我是棺材了,谁要我。”说完后,她自己还笑。Z女士没有接母亲的话,可能她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接应母亲的话题。作为旁观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老人潜意识的那份孤独与寂寞。
3.空虚、抑郁型的老人
随着身体的衰老,有些老年人逐渐丧失了原本的能力,眼看不清了、腿不能走路了、退休了等等,想做点事情,力不从心,想帮孩子们些忙,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这一切的变化很容易引发老年人的“老来无用”的想法,在生活中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加上老年人内分泌水平低下,心脑血管衰老,更容易引发老年抑郁症,甚至在某些时候还会伴随轻生的念头,给老人生理带来不良影响。
R女士,大学毕业,一向是大家眼里的孝顺女。她的母亲,76岁,善良却很要强,心灵手巧,一辈子总是想做点事情,常常说自己如果要再年轻十岁就好了。随着身体疾病的困扰,R女士的母亲情绪越来越不好,她常常会念叨自己在家里什么都做不了,不是为了孩子,活着毫无意义。幸亏R女士心细,及早发现了母亲近似于抑郁的情绪,她给母亲打电话的频率从一周一次改为一周好多次,用各种话题来宽慰母亲;只要时间允许,她便开车回家看望父母,哄他们开心,和解家里的小矛盾。现在R女士的母亲每天绣绣花、织织毛线、跳跳舞,心态怎么也不像近八十岁的老人。
我想,给予父母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们有一个好心情,像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哄我们一样,用爱心、耐心去呵护他们的心灵,真正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1.我们要维护好家庭的和谐,俗话讲“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自然会减少父母的心理负担,子女幸福,父母自然也会过得舒心。
2.我们要学着了解父母的心理,懂得他们内心的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学会迁就、理解他们的一些不当的言语和行为。
3.我们要尽量给老人创造实现他们兴趣爱好的条件,比如:听戏、画画、刺绣、读书、健身等等,让他们可以舒展心情,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我们要做得很多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的爸妈晚年舒心、如意!实际上,只要我们拿出一点对我们孩子的爱心、耐心,去爱我们的父母,就足够了!
最后,借用中科院林春老师一句话:“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我已长大,你们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们还健康。”祝福天下所有的老人:“重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