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优势天赋课程的作业:撰写自己的巅峰时刻。但我想这更符合本科留美文书的一个题目:写一个你曾面临的挫折或者挑战,你是如何从中走出来的,这段经历带给了你什么。答案如下。
Situation: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情绪低谷,久久未能走出,表面上正常重复着上课、自习、考试的日程,成绩也还可以,内心里却极度煎熬。总是在为过去的失败痛心,为了眼下的迷茫而困惑纠结,陷入在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没有人知道这一切。我从初中开始就对父母封锁大部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跟高中时候的好朋友有简单聊起,但旁人因为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情绪,也无法给予真正的支持。大学期间人际支持网络的缺乏恰是陷入当下境地的其中一个缘由。总之当我后来走出这一切的时候才发现,一直以来都是孤军奋战。
Task:
如果当时走不出来,恐怕就将发展到抑郁症了。现在想来,生存的本能促使我自己不得不做些什么,在没有外界支持的情况下,必须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
Action:
图书馆书架上岳晓东的登天的感觉,应该是开启我自我拯救之路最早的一本书。李子勋、武志红、杨凤池、雷明,我是从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栏目里了解到他们的名字的。中央广播电台的青音,声音很美。2006年创刊的心理月刊,我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全都有。我运用“搜索”这个天赋优势,像扫地雷一样寻找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心理咨询的费用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太高了,所以基本未尝试太多。在后期医科大学的老师向我伸出援手的时候,我已经好了很多了,也就没有继续。
从电视、广播、书籍、杂志等各路媒体,我主要是从专家对于案例的分析、解读和给出的建议中学习的,渐渐地了解自我,学会感知和接纳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一些错误认知。
Result:
大概一年半之后,我从那种很糟糕的状态里走出来了,全心地投入生活和工作。这段经历有个"后遗症",就是对于心理学的爱好,以及对于自我的探索,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我到底可以怎么样?(李佳Lisa小伙伴的分析帮我意识到,我有可能过度使用了“排难”这个排名第一的才干,一直将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视为问题,而不是机会。这是个很好的想法,我会保持对这一点的觉察。) 也正是这些情结,将我带入了刘佳老师优势天赋的课堂,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觉察,结识了一群可爱的伙伴。
Introspection:
在写巅峰时候的时候,我意识到,当初无意识采取的行动方向基本上与“人”,尤其是身边的人关系不大。这恐怕是我在今后的探索中需要注意的。不过也相当困惑这一点,想跟老师提问,却始终没有想好怎么问。作为一个前五项才干有3个是关系主体,前十项才干中有5个是关系主体(分别是适应 和谐 伯乐 个别 关联)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别说拥有和发挥关系主题的优势了,简直是关系主题的反面,如此一来,这到底是算做发挥长处呢,还是补短板呢?或许觉察到了之后,慢慢有意识练习,将天赋发展为优势?路漫漫其修远,且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