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里“瘪三”的准确来源和“红头阿三”差不多。“瘪三”绝不是beggar的翻版,而是源于上海租界。
上海当时有租界,有公共租界,法租界的区别。上图中的跑马场就是今天的人民广场。
公共租界的中区,北区,西区租界的巡捕是“红头阿三”印度人为主。
安南是法国的殖民地。
法租界的巡捕自然是以安南人为主,也就是越南人,越南人不用裹头布,但是也是属于“三”这类的,如何区别呢?体型。
越南人与中国北方人的体型比,显得瘦弱,在华东地区,与中国人比也是偏瘦偏矮的,所以干瘪的瘪就用上了,“瘪三”最早指越南巡捕。
公共租界的东区巡捕呢?公共租界的东区那里实际上是日本人控盘的,有时也称日租界。当时日本吞并了朝鲜,巡捕是高丽人为主,日本巡捕则是高阶层的巡捕,一般不出来巡逻。高丽巡捕从体型看与我们北方人区别不大,如何区别呢?除了警察制服,就是警务工具:警棍。
普通老百姓上街不会带着警棍,高丽巡捕执勤必定要带警棍,于是“高丽棒子”就是这样喊出来了,以后有时泛指朝鲜人。
所以呢,“红头阿三”“瘪三”“高丽棒子”分别最早是上海人对租界印度巡捕、越南巡捕、高丽巡捕的藐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