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工作的时候需要开拓资源,领导安排我去联系企业合作,刚打开邮箱,又迟疑了,一封寻求合作的商务邮件,怎么才算专业而礼貌?模板是怎样?恰如其当地自我展现,提出需求?表达意愿?临时写一封这样的邮件,还真让人头大。
写作水平,是生活、职场的一项必备技能,《完全写作指南—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能写》最后拯救了面对邮件抓头苦思的我,它提供了一种千万人验证的普世写作流程,任何一种文体,任何的应用场景,大到研究报告,小到沟通邮件,或者请柬,简历求职信,都可以运用这套流程写出一篇流畅明确,逻辑清晰的优秀文字。
作者劳拉·布朗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拥有三十多年写作教学经验的厉害人物,经历之丰富,技巧之纯熟,帮助许多学生、职场人士、高管在写作上完美进阶。常常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写不出来东西,劳拉·布朗说,在她三十年从业生涯中,从未遇到过“写不出来”的人,这是一套久经考验的写作流程,任何人运用它都可以写出优秀文章。
塞缪尔·约翰逊也说过,“只要肯努力,任何时候你都能写作”。写作是艺术中与大众最接近的创造形式,只要你愿意并加以训练,文字可以成为你驰骋职场的得力助手,也可以是表达自我的亲密朋友。
《完全写作指南》像小学老师教写字一样,手把手的指导用书,不仅仅是写作者,对于生活,应该成为人手一本的指导手册。
劳拉·布朗认为,写作的流程是一个涵盖六个步骤的转盘:
确定目标—了解读者—头脑风暴—组织内容—写初稿—修改
我们来试试看,把盘子转动起来,“嗖”扔一个飞镖过去,戳哪儿从哪儿开始(修改除外),可以先头脑风暴,再确定目标与读者,或者先写初稿,再考虑目标和读者,来验证初稿的合理性等等,任何排列方式都是可行的,前提是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有,一个都不能少。写作方法与技巧不是束缚,“写”就是一件自由的事情。当循序渐进变成了因循守旧,它只会阻碍你写作能力的发挥。
一、第一步:先确定目标和读者吧!
我们做任何事,都有目的和目标。吃饭为了活着,看书为了消遣或学习,睡觉为了休息,那么写作是为了什么?特别是写当下这篇文章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明确目标,文章的文字才有了千军万马的统帅,有方向后力量才能集中爆破,文字按照一定逻辑的排练组合,才具备完整而独特的意义。也就是说,有了目标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而写,怎么写,并且在完成后检视内容是否按照目标进行。
我们可以说:目标是一项肩负方向指导和纠错检查的领导角色。
写简历是为了获得工作,请柬是为了亲朋好友来见证分享喜事,写邮件是为了沟通事件,再拿这篇《完全写作指南》的书评来说,我也必需弄清楚:我为什么写?
对内(我自己)是一种内容梳理、内化知识,以便提升写作水平;
对外是同大家分享与探讨,希望大家也可以了解并使用这样科学有效的写作方式。
思考清楚这样的目的后,我在搜集素材,组织内容,筛选头脑风暴产物时,就会去衡量这些内容是否符合我的目标,是否可以清楚地讲明白这种方式与方法,在看完文章后读者是否就可以正确使用,或者愿意去看书了解更详细的内容。
而假设没有目标,会像没有方向乱撞的飞虫,头破血流后却依然不知所云。
同时,目标与读者也是紧密关联的,目标中包含这读者的需求,读者的需求影响着我们目标的设定。去了解读者,也非常重要!
他们是谁?
他们希望看到什么?
他们需要作者做什么?
在互联网思维中,有一项内容叫作用户画像,在品牌推广、市场推广中,对用户的调查与洞悉都是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的文章也是我们自己生产的知识产品,希望读者用它们的时间成本来购买。
因为用户(读者)是产品的使用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是文章的阅读者,在过去,传统思维中文章是以传递着为核心,重要的是作者想表达什么。而现在,是谁阅读变得非常重要,他们的需求和态度,决定着文章当下的市场价值。
如果文章(产品)不在意用户的读者的需求,那么这篇文章和读者还有什么联系呢?这就要求我们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两个方面:
1. 信息。读者需要作者提供什么?
2. 态度。读者可能对内容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反应,并根据预测的反应作出内容的调整。
二、头脑风暴,一台创意轰炸机!
头脑风暴是一场思维的狂欢。过去,头脑风暴主要是广告公司或者创意部门激发广告创意的工具,在大学课堂上,也学习过头脑风暴的方法,与《完全写作指南》头脑风暴的规则基本一致:
1. 想出的点子越多越好。不要在意质量好或是坏,只管拼命想,将脑子一闪而过的火花全部记下。
2. 不要审查,不要评论。这个点子不行,那个点子不好,这些点子不可能实现,请把这些质疑与否定的声音全部关掉。
3. 接受任何想法。我们现在的目标是:点子多,更多,越多越好!
4. 合并与改进点子。将那些相似的点子合并或者加以调整。
在明确目标和了解读者后,已经确定了写作的问题和主题,就可以按照上面的规则开始头脑风暴了,这会为我们带来无尽的思维创意与素材。
在我阅读完《完全写作指南》后,也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记下了我对它的整体印象:
它比同类写作书籍实用性更强。
它像一门适合任何人的写作课。
它的写作流程简单,灵活。
它与《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充分互补,一个介绍文章结构与细节,一个强调写作流程与应用文体。
它文字简单,读起来无负担。
它像家里必备的工具箱。
它几十上百项的应用文体简直可怕。
这些应用文体也是特定场景下为人处世的思维方式。
.....
这些对它的印象,可以帮助我对书本进行定位,与目标进行对照后,选择可以有效达到目标的部分作为文章的主体。
接下来就是按照目标,进行内容的筛选与组织,写初稿,再转动转盘,按照目标、读者的角度进行评估与修改。我们的内容符合我们设定的目标吗?一封寻求合作的电子邮件,却没有说明合作意愿,岂不是很糟糕。
当发现哪个部分的内容不好,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与目标不符时,怎么办呢?那就再进行一次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一场思维火花的盛宴,也是内容与素材无穷无尽的来源,并且随着我们阅读输入的增多,知识总量的增加,头脑风暴的能量场会越来越大,对作者,对读者,都是一场受益无穷的思维旅程。
三、不仅是流程技巧,更教会我人情练达
劳拉·布朗用他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希望教会我们如何写作并勇敢尝试,也用三十年的人生经验,给出了个人生活写作、校园生活写作、工作中写作三类几乎覆盖日常场景的几十种应用文体,历史论文、实验报告、书评、菜谱、网络评论、投诉、请柬...应该如何写,正误版本的对照说明,怎样写是错误的,如何修改才是正确的,将容易碰触的雷区挨个说明批注,进行排除,贴心的作者,甚至连发送方式、都加以说明。
所以你看呀,这简直是一个超有用的生活百宝箱。
如果觉得内容太多,记不下来也没关系,把书放在书架或是kindle中,就像不用把所有钥匙都随时戴着身上,需要的时候随手翻阅就好,保险柜的钥匙放在柜子里,需要使用再去拿。
如果这本书到此为止,也不失为一本普适性写作技巧的书,可是它的表现却超出我的预料。我们知道,沟通是一种信息交换的形式,这种信息交换的载体很多,面对面说话是沟通,语音信息是沟通,文字当然也是一种沟通,沟通是有对象的,对象是有自主意识的,会有情绪和态度反馈的,因此,情况通常会比单纯的文章更复杂。
《完全写作指南》花了一大半的篇幅,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场景下的文体类型应该怎么写,换句话说,也是在各种沟通情境中,应用如何与不同角色人物之间沟通,一种为人处世的思维方式。
在面对考上大学、升职、开业、搬家等等值得庆贺的情况时,劳拉布朗认为,开头最好使用正式的“祝贺”,“恭喜啊”适合用在及时通讯等不太正式的场合,表示对对方的努力赞赏而不要归结于“运气好”,不要表现得很惊讶,不要太夸张,内容要集中在对方身上,中间提及你们私人化的内容增进感情。
即使在面对面的祝贺中,这种方式也是绝对可行的,这其实是教会我们面对祝贺情况下,应该具有的态度与做法,是人情练达、保持善良的基本功。
这是一本写作指南、一本参考书、一个工具箱、一堂情商课程、一位尊尊教诲的良师!
有人说这本书不如想象的好,与国情不符,来否定它,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但是以这两点来指摘,未免冤枉了它。
无论环境与载体如何变化,一本书的价值永远是靠内容来评判,而不是和想象的虚拟可能性进行对比,也就是不能因为它与我们的预期不一致而否定它,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从里面获取了多少营养,汲取的营养是什么。思维不分国情,《完全写作指南—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能写》是一本好书,因为即使是这样技巧类书籍,也渗透出作者的人生体验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