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下邽血战,庞涓遭挫败。献公灵堂之上,孝公主张国丧从简,众元老自请人殉祭拜先君。秦魏仇恨高涨,要杀公叔痤以泄恨,孝公言明不杀原委,说服了荧玉和嬴虔。卫鞅单身赴秦救老师公叔痤,嬴虔出面,孝公暗中观察。】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应是明君何难为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帝王接班人之选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秦孝公论战
大师兄分享: “在秦孝公论战中表现出知兵的赢虔与表现出知兵更知政的秦孝公的不同意见,领导者可以学会什么?面对突如其来的魏骑兵秦孝公提出 “一面备战,一面避战”的战略与初创型企业战略制定的思考。
献公身后的秦国并不太平,那些闻到腥味的战国群雄们纷纷打着吊丧的旗号扑向了秦国。幸运的是,巨人倒下了,站起来的是一个更加伟岸的人。秦孝公刚顶着父亲的巨大光环走上历史的前台,就被迫带领老秦人向东防御,向西进攻,靠着一套组合拳,斩杀戎酋,喝退群雄,暂时缓解了诸侯们进攻的节奏。
当魏国灭秦的消息传来,秦国朝野内外议论纷纷。这个时候秦孝公已经在秦献公的支持下顺利继承秦国王位,嬴虔和老世族也表达了起码表面上的支持。在《康熙王朝》当中我们说过职位总可授予,权威却必须要靠自己树立。
所以我们在这一幕当中所看到的所有的内容所有的表现,其实最后代表的都是各方势力对新君的怀疑和缺乏对老国君秦献公那样百分之百的服从。但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从这一幕当中也可以看到一个新的领导者在团队当中要如何建立起自己的权威,秦孝公给我们上了很生动的一课。
那首先在第一幕当中我们看到了“秦孝公在朝会上的论战”。秦孝公他一直做了最坏的准备,魏国灭秦的信息还没得到,但他就已经确定了魏国一定不会放过秦国新老政权交接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因为在这个节骨眼下秦国内部人心动荡,新君即位初始朝局定会不稳,魏国一定会借此机会出兵秦国,所以秦孝公早已做好了面对这一战的准备,而且秦孝公的战略准备做得很简单。
我们说管理其实就是用人,所以他兵分两路,上大夫甘龙领政,上将军兼领左庶长嬴虔带兵备战。但对于此时的秦国来说怕就怕所有的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因为现在的秦国已经禁不起几场战争了,就算这次战争赢了,到最后还是会因为赢而输。
任何战争到最后打的都是综合国力,很明显,秦国由于多年实行“以战养战”的战略,国内资源早已消耗殆尽,而魏国经过“李俚变法”后国家实力逐年增强,尤其魏国还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两者相比较下,若秦魏两国战火一开,秦国一定耗不过魏国。
更何况,万一这场战争输了呢,秦国那就真的是生死存亡了。所以一个领导者能够永远做好最坏的准备,才有可能做好最好的打算。这个时候无论如何双方的战争都已经开始,那秦孝公现在面对的是内战朝局动荡,那外战魏国上将军庞涓率兵汹涌而来,这一战的胜败对于秦国的重要性那就不用多说了,赢,秦国还有喘息的机会,输,那可就是亡国了。
在前面我们说过作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任何时候都要做好最差的准备,要知人善任,因为术业有专攻,还要能够真正发挥团队当中每个人的优点。更重要的不是为了基于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考虑到深层次的问题。
就像我们一直在说的管理者不仅仅只是做好上传下达、做好管理沟通的工作,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建立流程。比救火更重要的是防范,是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人才很重要,但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事实,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以比人才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流程以及文化的制定。
“秦孝公在朝会上的论战”这一幕当中我们除了看到嬴虔的知兵,更要看到秦孝公嬴渠梁的知兵更知政,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如果不了解战争就直接去亲历战事那只能是失败。
《孙子兵法》在开篇就说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有道是:“求名当求万世名,计利当计万世利。”国家的利益当为第一,战争的目的在于为国家争得利益,要以取得最大利益为目标就必须慎重“算计”。
嬴虔:少梁一路多山地,魏军必用步军,关中一路平坦,魏军必用骑兵,我军两路迎击。少梁一路,以伏兵阻截,关中一路,以骊山为依托骑兵迎战。
秦孝公:少梁之战伤亡惨重,眼下兵力够吗?
嬴虔:举国皆兵,何愁无兵啊!
杜挚:大行征召,再成军二十万不是难事!
公孙贾:百姓入军好说,朝野喊复仇都红了眼。
子岸将军:朝野一心复仇,只怕……
嬴虔:怕什么,说!
子岸将军:只怕兵器粮草不济,又打半拉子仗。
上大夫甘龙:我国短处正在这里啊。
秦孝公:诸位就座,诸位有何主见,尽管说吧。
嬴虔:你是国君,你说,莫非还能不打仗。
秦孝公:大哥就是急。
嬴虔:你就说决断。
秦孝公:方略八个字,一面备战,一面避战。备战立足于打,要立即修整兵器,调集兵力,搜集粮草,做好死战准备;避战立足于保存最后实力,设法化解魏国的这场攻秦战,至于如何化解,眼下还没有成算。不过,据司天台禀报今冬多大雪,如此,魏国攻秦最快也要在明年开春,这两三个月真是我们斡旋的大好时机。
嬴虔:也好,我备战,你避战。
……
秦孝公正因为他知兵更知政,所以他做的是不败的战略。什么叫不败的战略,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好两手准备。当作战司令部做好了这场战争胜利怎么打的准备,作战参谋部就要做好这场战争如果失败那又该怎么打,你只有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甚至是最坏的打算,你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所以秦孝公提出的 “一面备战,一面避战” 战略看似自相矛盾,其实不然。就是一面准备打,但打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得到喘息之机,一面又派出特使进行和谈,结果还是为了能够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