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刘唯力 (文章都是八十三岁老父亲每天坚持用微信编写并转发给我,让我帮他编辑图文。父亲这种无私传授国学精神值得您点赞)
我的青春一半抒情,一半战斗。战胜酷寒,战胜自己。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冬季,内蒙经常零下二三十度。值日生如果生不好煤炉,教室里的墨水瓶都要结冰。我们语文老师需要不断写黑板,经常写不了几个字,手就冻僵了。懂事的学生建议我少写,读慢点,他们也能记住。学生脚冻疼了,我能大家站起来跺跺脚,再坐下练朗读。我把大学学的朗诵知识教给大家,经常做示范,每次表情朗诵《粮食的故事》这类红色经典课文,我读不下了,让学生接着读。日久天长许多学生提高得很快。几十年后,有些学生当了语文老师,表情朗读成了教学特长。
当时教室煤炉靠干牛粪引着。我们当班主任的需要在入冬前领学生,到草原去拣,借大板车拉回来。我慢慢地掌握了拉车技术和识别易燃牛粪的能力。
学校没汽车拉回煤,动员全校师生徒步到煤矿背回煤。我发动学生借了两辆大板车,我让大个儿男生拉,其他人跟着我跋涉几十里,顶着寒风。戴着手套和口罩。眉目和眼镜被寒气蒙罩,看不清了只好摘下。手套里的手先是冻得猫咬似的,后来又变成发麻发痒发热。初次尝受冻得最厉寒由发冷到发热的滋味。到了煤矿,每人一碗热牛肉汤。我帮助同学装煤,安排好一人挑,两人抬,互相帮助运回学校。学生做作文时,说这次大运煤是大课堂。以后遇到困难,不要当伸手和袖手派,靠自已双手实干,才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