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了,你妈有点伤心哦。”
原本早就应该休息的父亲突然发了一条微信过来。我有些不解,我当然记得母亲的生日,礼物前两天不是就寄回去了吗?
盯着手机屏幕,我愣愣地,只一瞬间便反应了过来——过去母亲每年的生日,我都会打电话给她,亲口说一声生日快乐,今年说到底是因为懒吧,想就此省略了,想着想着脸颊都有些因为歉疚而发烫了。
显然,在母亲眼里,精心挑选的礼物远不及我一句简单的祝福来得真实和用心。而她之所以会失落,大抵是觉得每年的一个期盼落空了。哪怕我的心意并没有改变,却因为这一个省略的小小仪式而“被”变淡了。
其实,我是能理解母亲的失望的。于我而言,仪式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不太赞成类似于“平平淡淡才是真,只要心里有那份情意就够了”这种观点,既然有那份心意,为什么不让对方真切地体会到呢?
固然,我们不需要追求每时每刻的轰轰烈烈,毕竟热情消耗殆尽之后就是持续的倦怠和疲累。因为我们的生活大多时候都是平淡无奇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就是一滩没有波澜的死水。
平淡和乏味从来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在平淡中寻求惊喜和感动。
记得在我整个孩提和少年时代中,每年的六一,不管我是乐意还是不怎么情愿,母亲都执着于带我去照一张单人照片。
那时候不太理解,也不知道有多少意义。直到现在回家,偶尔翻开那被她小心保存的十来张照片时,才明白母亲当时的心境——那是我每一年成长的小小见证。
前两天,室友给我说,她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忘记了她的生日,在看到朋友圈之后,“姗姗来迟地”发消息问她想要什么礼物。
她讲到当时自己心里完全没有欣喜,只有充斥在心间的委屈和失落。她说自己宁愿收到一句早早来到的简单真挚的祝福,也不愿意要一份多么贵重,却是出于补偿,甚至带着敷衍的生日礼物。
也许有人会觉得小题大做了,觉得矫情了。不过我想,不论是恋人、家人还是朋友,只有对真正重视的人才会在意对方的心意吧。
这种仪式感,何尝又不是一种安全感呢?而它也不需要我们花费多少的精力和时间,不要求我们要准备一场多么惊艳的盛景。只是默默记下,到时候自然就浮上心头了。
也许有人还会觉得,我们都这么熟了,不用在乎这些仪式了吧!我这么忙,你就不能体谅体谅我吗?不要在乎这些虚浮的东西!
是什么让我们产生这种心理的呢?笃定对方不会离开自己?感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不需要用心经营?
奇怪的是,我们可以为了泛泛之交变得和颜悦色,花费时间和金钱,揣摩对方的喜好,却不愿意为了身边人“浪费”一点心力。但是换个角度想,你到底是更在意无关紧要的人对你的说辞,还是心中在意之人的对你的态度?
我看过一则广告,一对十分恩爱的情侣结婚之时,丈夫对妻子承诺每天都会拥抱、亲吻她,每周末陪她买菜做饭。
新婚之时,丈夫的确做到了,不过好景不长,不知是因为生活的繁杂的琐屑、工作上种种的不顺,亦或是新婚激情的消退,他渐渐遗忘了自己的承诺。
家里面的温情渐渐被冰冷凝滞的气氛代替,夫妻俩经常是相对无言。丈夫事业步步高升,例行公事般的礼物越来越精致,妻子的叹息和失落却越来越深重。
丈夫最终忍不住提出了离婚,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能给予的东西越来越多,妻子却与他越来越疏远。
其实,妻子之所以感到寒心,爱情之所以破碎,不过是因为他把最初的那个约定给忘记了,那种相濡以沫的仪式感,曾经温柔的问候和拥抱,如今可怜得只剩下用金钱来标榜的物质维系。
曾经那些小小的仪式,带给她的却是丈夫真挚的爱意。而如今明明近在咫尺的他,却陌生得让她无法触碰。
仪式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情感的调节和滋润,更是代表着我们对生活的重视。给朋友零点的新年和生日祝福、给父母定期电话的问候、和异地恋人的小小约定、甚至是参加的一场悲伤的葬礼,这些仪式感,在生活中本来应该是常态,却被我们自己遗忘或者忽略了。
正如青年作家李思圆所说,仪式感是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
你知道,无论境况如何,生活都必须庄重。
仪式感,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作者 / 光禾鼠
美编 / 皮皮鼠
配音 / 彩虹鼠
仓鼠说,与你一起分享世界的点滴
喜欢就点个赞呗,有什么建议欢迎也在本文下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