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忙,静坐即翻书,一眼便瞧到杜牧的《紫薇花》一诗。
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开谢相续,花期可长达三、四月之久,故有“百日红”之称;因“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又有“满堂红”、“紫金花”的别名。
杜牧的这首诗,寥寥二十八字,却被称颂为咏紫薇之千年绝唱。
首句“晓迎秋露一枝新”,秋日之晨,寒露之间,一枝新放之花。只一个“迎”字,诉说不畏秋风之骨。
次句“不占园中最上春”,百花争艳的春天,紫薇花默默,待到百花凋谢,方是自己盛开之时。“非不争也,实不屑也”,一幅傲骨。
三、四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桃李花开,鲜艳靓丽,引得路人纷纷前来观赏,以致树下踩出了小路。杜牧在此,反用此典故,艳丽的桃红李粉,如今去了哪里?!面对瑟瑟秋风,只笑过去的艳阳春日中,那群争奇斗艳者。
诗人虽写紫薇,但在诗中,却未有一字提及紫薇,使读者于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紫薇的谦逊、傲骨——万花争春我不争,百花凋落我独放。
当然睹物,便要思人;写物,实在抒情。诗人于朝中任中书舍人之机,正处于牛李党争激烈的时期。置于如此复杂斗争之间,如何不趋炎附势,独守节操,便成了诗人不得不考虑的一个严肃问题,而此篇《紫薇花》,正是诗人最有力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