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光

九月的风掠过教学楼前的香樟树,我站在七年级四班的门口,看着五十四张稚嫩的面孔在晨光中舒展。从教第六年,那些关于教育的感动与成长,依然如星辰般在记忆里闪烁。这篇文字,想写给每一个曾在我生命中停留的孩子,也写给始终相信教育有温度的自己。

一、初遇:当内向少女扬起笑脸

小夏是开学后第一个让我放心不下的孩子。她总是坐在教室角落,课本永远摊开在第一页,笔记本上的字迹轻得像一片云。第一次单元测试,她的作文只写了三行:“我没有朋友,妈妈说只要好好学习就够了。”

那天放学后,我留她一起打扫教室。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中,我忽然说起自己中学时也曾害怕与人交往。“后来我发现,每个勇敢的人都是从说第一句话开始的。”我递过一盒彩色便利贴,“明天试试用这个给同桌写句打招呼的话?”

三天后的早读课,小夏突然举手领读。她的声音起初像受惊的小鸟,却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渐渐清亮。如今她的课本里夹满了与同学交换的便利贴,笔记本上的文字也如春日新叶般舒展。上周她在周记里写:“原来老师不是只看分数的人,她让我知道,被阳光照着的感觉这么好。”

二、蜕变:叛逆少年的成长密码

阿航的书桌洞里永远藏着漫画书,课本上的涂鸦比笔记还多。那天他在物理课上用圆规在课桌上刻星星,我没收了工具,却在放学后递给他一本素描本:“听说你画的奥特曼能打败全班男生?下周黑板报缺个太空主题插画师,敢不敢试试?”

此后的每个午休,阿航都会带着铅笔来办公室。他笔下的星球会流泪,流星拖着发光的尾巴,我指着画问:“为什么星星看起来有点孤单?”他忽然低头拨弄橡皮屑:“我爸妈离婚了,他们都觉得我是麻烦。”

我翻开他的物理练习册,在及格的分数旁画了颗星星:“你看,你解出浮力题时眼睛会发光,比画星星时还亮。”上个月的文化节,阿航设计的班级海报拿了一等奖。颁奖典礼上,他忽然转身朝我鞠躬,阳光穿过他新剪的短发,在领奖台上投下一片毛茸茸的影子。

三、传承:当毕业生成为追光者

去年教师节,办公室来了位穿碎花裙的年轻姑娘。“陈老师,我现在也是老师了!”我认出她是五年前毕业的小雨,当年那个总在作文里写“想当流浪诗人”的女孩。

她掏出手机,相册里存着学生们的周记:有孩子说“数学题像迷宫,但老师画的思维导图像魔法地图”,还有人用歪歪扭扭的字写“今天帮同桌捡了橡皮,她对我笑了,像陈老师当年对我那样”。

“您当年在我周记本里夹的那朵桂花,我夹在教材里带了整个中学。”小雨的眼睛亮晶晶的,“现在我也会给孩子们准备惊喜:作业本里的励志贴纸,错题旁的卡通笑脸,还有每周五的‘夸夸时间’。”

暮色漫进办公室时,她忽然指着窗外:“您看,那群打篮球的男生里,穿12号球衣的小宇,像不像当年总在走廊罚站的阿航?”夕阳的金粉洒在孩子们奔跑的身影上,恍惚间我看见无数个清晨与黄昏重叠——那些我们以为微小的举动,早已在时光里长成了参天大树。

四、感悟: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

前几天整理储物柜,翻出一叠泛黄的卡片。那是第一届学生毕业时送的,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陈老师的眼睛像星星”“谢谢老师没让我抄十遍课文”“您说我作文里的比喻很特别,我想当作家”。

原来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彼此的照亮。当我们蹲下来平视孩子的世界,会发现每个灵魂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内向者的细腻,叛逆者的创造力,沉默者的温柔……这些光芒汇聚在一起,便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此刻,窗外的香樟树正簌簌落着新叶。我翻开新的备课本,在扉页写下:“愿做一颗火种,引燃每个孩子心中的灯;更愿成为一片土壤,让不同的种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这或许就是教育的意义——不是雕刻,而是唤醒;不是灌输,而是留白。那些在课堂上相视一笑的瞬间,在作业本上悄悄画下的笑脸,在毕业典礼上紧紧相拥的温度,终将在岁月里酿成最甜的酒,醉了时光,暖了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