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务实笃行、潜心耕耘,汗洒三尺讲台;她,年轻漂亮、儒雅自信,富有人格魅力;她用心教学,严管厚爱,学生茁壮成长。她就是我的好搭档-----陈老师
陈老师常说:“一名学生对一个班来说,可能是五十分之一,但对父母来说,却是百分之百”。陈老师在工作中,以此为目标导向,勤于关注每个学生,乐于陪伴每个孩子,用爱浇灌,静待花开。
在陈老师所带的班级中,曾经有个叫小东的孩子,在学校总是沉默不语,每天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拒绝与同学沟通交流。小东的样子让陈老师既心疼又着急。于是,陈老师经常在下课后,静静地观察他,主动和他聊天,邀请他和自己做游戏。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格外的关爱,试图让他打开心扉,融入集体。然而陈老师却屡遭挫折,因为这个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走近他实在太难,更别说交流了。有志者事竟成,陈老师不放弃,不松懈,一点点摸索教育方法,一篇篇学习相关书籍。无论课堂还是课外,陈老师一有适当的机会,就表扬和鼓励他。慢慢地,小东打开了自己的心门,开始能够与同学、与老师正常沟通,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陈老师的持续帮助下,小东渐渐地融入了集体生活,成为了乐观、善谈、好学、自信的学生。
其实,这只是陈老师在教育中的一个缩影。面对心理可能存在异样的学生,她格外留心,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和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学生身体、心理状况,还时常和学生写信交流,使他们时时、处处、事事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亲切温和的语气,无微不至的关怀,尊重理解的氛围……这都是陈老师与同学沟通的法宝。在陈老师的精心教育下,学生们普遍感受到她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更是可信赖的人,学习的信心逐渐增强了,生活的信心日益强大了。
严管厚爱润童心
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工作以来,陈老师把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知、情、意、行相统一,左手严管,右手厚爱,无论怎么样的班级,只要到了她的手中,总会班风正,学风浓,精气神好。
记得班上有一个孩子的父亲因疾病不幸去世了,遭遇这样的厄运,这位学生长时间沉浸在悲伤之中,生活和学习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陈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不断与这位学生沟通交流,缓解他的悲伤情绪。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在心理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在课堂上能踊跃地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考虑到这位孩子的家庭经济状况,陈老师还时不时地给他购买一些学习用品。
学生小,犯错误在所难免。面对学生的小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她从不穷追猛打、揪住不放,给孩子纠错、改错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我反思。正如她常说,“学生管理,犹如对小树苗修枝剪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陈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旨在引导学生,为学生及时纠偏改错,既有理性,更有弹性,从不任性,因而她班的学生总是发展得更好、更优、更顺,班级凸显着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学习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陈老师像一株小小的“蒲公英”,就如班级名称——“蒲公英班”一样,外朴而内秀,执着地吐露芬芳。瘦弱的身体,掩盖不了女性难得的果敢;张驰有度的课堂、抑扬顿挫的声音激荡着无数求知的心灵。“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是她的教育追求,也是她的工作写照;而她,仍旧不忘从教初心,牢记的育人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开启着孩子们不平凡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