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跑遇到楼上的邻居,她说:“楼下的车库重新装修,物业通知把车库的车子开到运动场下面的地下车库里”。
没见到通知?
“通知贴楼栋里了”。没注意。
“今天八点之前要把车移走,施工难免会有剐蹭”。
跑完步回家去移。
平常开惯了小轿车,越野车从来不敢开。先生出差在外,自己又不敢开,只有找人开。打楼下亚的电话,没接。
又打楼上姐姐的电话,姐的回答也是,不敢开。又拨通了27楼姐姐的电话,请她家先生帮忙。姐姐说:“先生去晨练了,他回来我告诉他”。
按道理,会开车的人无论轿车还是越野都没问题,只是不熟悉罢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顾虑太多,尤其是女性。
开车对很多女性来说,无论方向感还是反应都较男性弱。如今车子几乎普及到每家一台,富裕的家庭甚至每人一台。
拿了驾照不敢开车的女性不在少数,或是出过几次车祸,就不敢去碰车,加上家里会开车人越来越多,能不开车就不想开车。
平时上班一般都是婉儿开车,我蹭车。同住一个大院,又在同一座大楼上班。楼下的车位紧张,分配到各单位,除了领导及先在那里工作的有车位,后来的人几乎没有停车位。我们单位人少,几乎每人一个,我喜欢骑共享单车,走路上班,很少开车,车位空着的时候多。
婉儿的车技比我好,中午要回来给卧病不起的爸爸做饭,为了方便我就把车位让给她停车,刮风下雨就和同事一起回。
时间久了,有一天上车竟不知道用哪只脚踩油门和刹车了。每次出门总是找借口不想开车。不是怕找不到车位,就是怕停不了车,至于上高架,上高速从来都说不敢,有时候被逼无奈,开上去也就那么回事。
一次去外地喝喜酒。没车可蹭。只好找人帮我开车,和小哥说好,我把车开到高速路口,他车上的人给我开。到了高速路口,不见小哥影子,打电话才说他们已经走了很久了。
喜酒必须要去,一车五个人看我一个人。情急之下,只能硬着头皮上了高速,记得那天下着大雨,上了高速,雨似乎在跟我较劲,故意考验我的车技,第一次在高速上遇到瓢泼大雨,心里真有点紧张。
紧张也没用,只能顺着慢车道开,时速保持在80以上。好在一车人陪着我,两个小时后终于把车开到了地点,午饭后又冒着大雨把车开回来。虽然驾龄快十年了,但上高速和高架次数真是屈指可数。
总觉得自己车技不行,每次要自己开车出门总是进行一番思想斗争。因为之前有过两次碰撞,胆子本来就小,之后更是不愿开车出门。
小时候做没有把握的事,总是在爸爸的鼓励之下才敢去做。几十年过去了,没有了爸爸的鼓励,总是在先生和儿子那里找那种感觉,才敢大胆去做,尤其开车。习惯一旦养成要改变太难!
受我不敢、我不会、我不行,这种思维的长期束缚,久而久之真得什么都做不好。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就是用来说明人们被困在“我不行”这个魔咒里的窘境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说:“有一头小象,它被绑在一个木桩上,因为太年幼、力气不够,它无法把木桩拔起来,尝试几次之后它知道一切都是徒劳,就会停下来。等到它长到成年象的时候,它其实已经具备了拔出木桩的能力,但是它却并没有这么做,因为小时候习得的事情依然影响着它,它仍然认为自己是拔不出木桩的”。
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过往的某次经历,很容易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形成怀疑,在潜意识里也建立起“我不行”的信念,即使长大之后,我们的心理也依然会很脆弱。
被这样的思维束缚,遇到问题总想逃避,从而放弃很多机会!要想从习得性无助中跳出来,首先就要改变认知,其实人的能力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变我不行为我能行,我一定能做好,笃定目标,踏实做好每一步,就能摆脱掉“习得性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