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是一家公司的高层管理,当然,无论再怎么高的管理层,也都和城市里众多奔波奋斗的工薪层一样,只是一个打工人。
一次朋友聚会,她分享到自己的一段职场经历。
她有一个下属,基层岗位,平时的工作相对来说不是很复杂,但是对于专业性要求比较严格,沟通能力也占一大部分。
如果站在专业角度上来说,她的下属是不符合她的基本要求的。
但是,职场,往往就是如此,你想要的人未必会到你的企业工作,到你企业工作的人未必就是你想要的那一个。当然,HR部门为了完成招聘任务,有时也会“将就”地引入一个新人,先“完成任务”再说。
对于HR的工作态度,朋友并未抱有什么意见。她认为,工作上,还是不要带有偏见的好。毕竟,公司用人,HR说了算。
对于新人,她抱着接纳、教导、甚至于你是我姐妹儿的态度,希望在一步步耐心教授和相处沟通中,新人可以逐步提升自己,渐渐达到岗位的要求,慢慢独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至少,这个部门,这个岗位,也对得起公司的这份薪酬。她自己,也对得起老板的信任和期望。
你见过“家长”带“孩子”式的工作模式吗?
朋友说,真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碰到这位新人,让她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对于这个新人,她需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教她如何做事,如何沟通,如何登记,如何制作平时需要的表格,教她每天如何记录数据,提醒她每天打开表格查看数据进度,及时更新里面的数据信息,随时关注待完成的事项……
朋友说,她并没有因为新人经验不足甚至于表格不熟就对她另眼相待。反而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教她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
当然,不是所有数据类记录表格都需要替新人做好。但是为了避免新人出错,她还是需要反复提醒新人,建议如何做,教导新人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去完善工作中要注意的事项。
作为领导,只是建议,提供方法,教导新人,不会强求,不会压迫,不会苛责。你只要能做好你的工作,你用什么方式都可以。但是如果你不懂,你也不知道怎么做,你可以询问你的领导,你的领导也有义务和责任教你如何去做。
只是,她没有想到的是,像对待一个孩子一样对待的这个新人,有些时候却不情不愿地对她说“我可以不登记吗?”,“我不是有另外一个XXX表吗?”,“这两个表有什么不一样吗?”,“那个谁问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某某某说这个要如何做,我不会”,“你是我领导,我不会,你做吧”……
诸如此类,新人提的每一个疑惑点,她都耐心解释,细心讲解,仔细说明不同数据的不同意义。只是,在听到新人那句“你是我领导…………你来做”时,朋友的心还是说不出的郁闷了起来。
对,没错,作为领导,面对一个什么都不会、不能完全胜任这个岗位的新人,能做的,就是“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她带大”,让她学会“走路”,学会“跑步”,学会“说话”,学会“做事”…………
但是,作为领导,面对一个新人,大家就只是工作伙伴而已,充其量我把你当成朋友对待。谁生来也不是谁的“家长”,即便是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路也得孩子自己用双脚来走,饭也得孩子自己用双手来吃。
何况是职场?
工作场所,你不懂的,有人讲有人教。你却选择做个长不大的孩子,恨不得“家长”把饭喂到你的嘴里。
作为领导,可以接纳一张“白纸”,但是这张纸如果是不能书写的,是不适合这个场合的,是会划伤人的,那么,是不是需要换一个心态,重新审视这张白纸存在的意义呢?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在职场上,选择放弃一份工作,选择离职,大多是因为钱没给到位,要么就是心受委屈了,再要么,给你来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朋友还在想,怎么样让自己做更多的事来言传身教这位新人,毕竟,除了她是一张白纸,有那么一点小性格小情绪,她的本质还是好的。
如果让这个新人逐步能够“听懂”其他同事的需求,能够应对其他同事的问题,能够和同事顺畅的交流工作,那么,未来还是可期的。
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有点“性格”的小孩没有坚持下来,提出了离职。离职原因“心里委屈,其他同事欺压,自己领导不出头,自己领导没有替她打抱不平”。
天地良心。
其他同事的问题先抛于脑后不说,出于私人情感也好,还是出于工作流程也好,朋友自认为对待这个“孩子”般的工作伙伴,已经算是够耐心了够细心了。
至于新人和同事间的矛盾,大多数情况也确实是因为新人业务不熟,流程不熟,不能理解同事提出的问题,甚至于有时听不懂同事说的话。那么要改善这种现状,不能说是同事欺压自己,委屈地掉几把眼泪,再要么离职了事。而应该学会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自己会了,自己懂了,还会出现这些问题吗?退一万步来说,如果确实不是自己的问题,如果确实是同事故意找茬,那么,还有你的领导在,公司也还不是个没有规章制度的企业。
“出头”,“打抱不平”,朋友想着这些词语,觉得有一些好笑。
公司不是游乐场,没有那么多的无忧无虑。工作不是玩游戏,输了一把再来一把,不行了老大替我上。
自己家的孩子,自己自然是偏爱的,要不然也不会花费时间精力去“带”她。
职场中,自家的员工受了委屈,受了欺负,让领导出头打抱不平,无疑于就像是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小朋友吵架或者是打架,输了之后回家告状一样,最终的诉求都是要“家长”出面做主。
但这里是职场,都是成年人,即使是让“家长”出头,让“家长”出面做主打抱不平,那也总得问清楚事情的原委,分清谁对谁错吧。
朋友找新人做了面谈沟通。毫无疑问,面谈无果。这个时代,不缺钱不缺爱的孩子,一刻委屈都受不得,说走就要走,没得谈。
朋友反馈给人事,希望人事按照流程做离职面谈,提前做好人力规划,不要有岗位断层。
HR满腹质疑朋友,“你的员工受了委屈,被同事欺负,你不替她出头,你不替她打抱不平,谁愿意跟着你做事,别人能不选择离职吗?”
苍天啊大地呀。
有没有点道理可讲了。
专业的HR,在工作场合,应该要提倡领导不分是非黑白地为部门员工“出头”,“打抱不平”吗?
HR面谈结束后。
朋友还是选择再次真诚的和新人做一个沟通,依旧无果。
客观来讲,如果结果如此,便没有挽留的必要。
但是朋友公司的HR似乎有着自己不一样的见解。认为新人还是可以塑造的,认为朋友可以去“求”去“挽留”新人留下。
朋友表明态度后,HR的意见“你部门的人说走你就让走?”,“没有一点担当。”
显然,HR心里,朋友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
当然,作为“家长”,面对新人,长时间的相处沟通,是会产生“情感”的。谁也不愿付出了时间精力之后,孩子却要选择“离家出走”。
但是,同样,作为一个理智的“家长”,疼爱孩子是必要的,但是“溺爱”,是真要不得。
毕竟,工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带孩子”。
在职场上,如果你觉得一个人是个可塑之才,那就花费时间精力和耐心去培养他、教导他。如果他确实受了委屈,你也可以勇敢地为他“出头”。
在职场上,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并不适合这个岗位,她自己也并不喜欢这个岗位,那就尊重她,让她选择自己理想中的职业或岗位。
在职场上,如果你觉得一个人是“叛逆的”“不可塑造的”,甚至于不愿意去学习提升改变自己的,那就勇敢地和他说句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