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新闻看到,一个10岁男孩,因其父亲回家责备他电视时间太长了,一气之下从10多层的楼上跳下而亡。
还有17岁的女孩跳楼轻生••••••,林林总总,生命好好似不值一提,随时都可自由结束,如游戏中的人物,死了可以再重来,可惜现实却是个单行道,只留下深深的遗恨和痛楚伴随终生,对父母••••••。
为何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此差,凶手是谁?孩子的脆弱?物质的满足?个人以为:是父母的溺爱与无知,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想现在的孩子,爷爷奶奶艰苦奋斗过细粮关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父母或白手起家,或接受了前代衣钵,老树和大树底下好乘凉,无所经历,无所失去。小时候摔倒了,大人忙着拉起来,很少有自己起来的,吃着最好的奶粉、玩着最好的高档玩具,求无所不应,愿无所不满。
但所缺少的,是挫折的锻炼!
中式的孩子小时候最厉害的武器是哭,一哭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哭有糖吃,有想得到的好东西,百试不爽,正所谓一哭解千愁。
父母总是有太多的理由,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住校,吃最好的美食,听最好的老师授课。却失去了最好的老师---陪伴!
陪伴是伴随着一起心智的成长,共同经历磨难、不平、屈辱,在以后的历程中,孩子不再对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挫折大惊小怪、惊慌失措、行走极端,而是只会认为这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经历,没遇到是万幸,遇到了也很正常。
孩子如在压服下,往往具有两面性,面对父母时候,听话乖巧,没有面对父母时候,是最真实的自我,脆弱、无助、迷茫,甚至于极端。我很希望,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哪怕,路多崎岖。
逝者已然逝去,生者还需前行,再不想看到幼者的鲜血浸渍了长者的心!
回忆起了一位古人的一首诗: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拖体同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