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wonderful老师的坛经,讲到这个问题。
路遇老人摔倒,到底要不要扶?
佛家的观点,即使冒着被讹诈的风险,还是应当去扶,斩断恶因和恶果。
这里应当有一个前提,就是已经做好了被讹诈的心理准备,如果被讹诈,也可以承担其后果。而不是既打算去扶,又希望对方不要讹诈自己,而是坦然接受对方的感谢或者讹诈等后果,完成一次自身消业。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而只是跟从别人的观点,去扶了而又无法承担其后果,那倒不如不去扶。
那么扩展一下,如果是道家,则可以认为一切都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老人摔倒,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可能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做选择的时候,应当听从本心,如果本心想扶,那就去做,并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如果本心不想扶,那就不要去,事不关己是可以高高挂起的,道家更注重个体内心的体验,因此常会被斥以自私。
那么如果是儒家呢?那就相对复杂一点。仅对于扶不扶这个决策来说,有能力承担后果者,应当扶。承担不了的,也可以不扶。但既然看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对于儒家而言,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是去分析摔倒的原因,建立长效机制,使老人不再摔倒,或摔倒可以自救,或其他人愿意去扶。要做事,并不局限于眼前,而是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