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为职业读书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快速阅读,怎么能做到行之有效呢?
资深职业读书人,帅小冰老师课堂上提出超级阅读术。它涵盖了三种方法,分别是倍速阅读法,苹果阅读法,卡片阅读法。
接下来是我用这三种方法实际去读一本书,写下自己的读后感,以下为我作业内容:
第二次作业老师点评,内容有些割裂,不够流畅,没有主线串联。坐在桌前,反复思考,怎么谋篇布局才能够贯穿流畅?
过程是很痛苦,过了许久,纸上未写出几个字,更是焦急,想到老师说写作这件事,如果持续的输入不够,写到后来会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我真的是觉得殚精竭虑。
回头研究优秀学员的上墙作品,反复去思索主线,想到老师提点,要将心路历程写成信心流。这其中确实在内心几经波折。
首先,我很羡慕有整片时间利用的学员,可以在不受别人干扰的环境下练习和创作,这段时间高度集中地串读一本书很重要。
第一次,我是选择去图书馆,计时40分钟,将倍速阅读法和苹果阅读法交替进行,因为第一次课听完就从多抓鱼上买了很多豆瓣评分8.0以上的小说和人物自传。
但是超级阅读术的前三种方法,比较适合非虚构类书籍,所以我选择了《傅雷家书》,这本经典读物广泛流传至今。
我带着这本家书,到底是传承了哪些品质?这个问题,来选择自己想要的苹果。
因为本身看书比较快,老师也建议跳跃式阅读,想看一副图片的形式来抓取自己想要的关键信息,主要动词和名词,捕捉到自己的苹果点,把它记录到4*5的20个框框内。
但是我的误区在于捡苹果中,遇到好的词语和句子,就情不自禁的想要记录在苹果框内,着实浪费了我很多时间,40分钟下来,310页的书仅仅看了1/3,苹果却捡了15、16个,第一次阅读以失败告终。
我后来反思,第一还是自己的执行力,概括总结能力不够强,其次是我的贪念太大,看到是我想要的苹果,这种好的句子时,我要摒弃以前的爱摘抄的固有思维和习惯,需要概括出主要思想,其次最好能用名词,或者形容词+名词来形容品质。
成句的摘抄其实可以用在第二边利用卡片阅读法时再进行。我也可以在找苹果的时候,旁边注明页码,以便我第二遍,第三遍阅读时能反复回头查询这些重点。
虽然是失败了,但是后面的2/3内容还得继续,因为我每天公交地铁上近4个小时的车程,白天又8-10小时的高强度上班,下班哄完娃已经10点多,只有充分利用这之后的时间来完成2/3的阅读。
后续,我就采取浓缩摘要的关键词,旁边加个页码标注。我觉得对于上班的奔奔族来说,一定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
比如我下载笔神APP之后,在地铁上拿我苹果框的苹果,找到页码,摘抄我的所见,完成我的所思,其实很多时候,有些所思就是在骑小黄车赶路,地铁换乘的路上突然想到的,趁热打铁一有空我就赶紧记录在笔神里。
比如,开篇给我印象深刻的品质就是“父母的同理心“,这是我捡的第一个苹果。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对艺术,音乐,绘画也有很深的早已,他对子女一直要求很严格,发现大儿子傅聪仔钢琴上很有天赋后,更严格督促其做人和练琴。
随着儿子日益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并对艺术有自己的观点后,两人时有争论冲突,最严重一次因为两人对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观点不同,争论激烈,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导致傅聪离家出走,在1954年儿子应波兰政府邀请,参加”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波兰。
傅雷的第一封家书,便是深刻反思自己,回忆自己的童年和儿子的童年,回头看自己的原生家庭给孩子的影响,这不就是所谓的同理心嘛!
一旦父母真的放下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与之冲突的每件事,结果会是如何?
父亲信中的描述让我很感动,他用巴尔扎克的话,”有的罪过只能补牍,不能洗刷“作为老父亲的自我反省,过了四五十,父性才真正觉醒。
最终,爸爸真诚的写道,"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才能表示我的悔与热爱呢,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任何抨击都摧毁不了你。"想必海外的赤子看到爸爸这肺腑之言,早已泪流满面。
后面,我再用卡片阅读法思考,同理心在我身上的影响。
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各种育儿心理课堂或多或少都指出同理心的重要性。
当孩子不按父母的意愿做的时候,我们有实质去思考怎么样能做到和孩子同理心吗?对于我们不听从父母话的时候,我们有试过向上沟通,和爸妈做到同理心吗?
幸运的是前者,我在女儿四岁半的时候,给她写过一封道歉信,写妈妈眼中的她是什么样的孩子?
肯定了她的优点,也指出她待改进的缺点,尤其说到妈妈也有优点缺点,特别是对她发火的时候,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会懊悔。
没想到念完这份信的时候,孩子的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转,还撇起小嘴说“不怪妈妈,最爱妈妈!”。
从那以后,我打算每年给她至少写一封信,增加我们一同成长的生活仪式感。
但是,对于我的老父亲,老母亲,我所做甚少,大学毕业后就南下工作,每年回家的次数手指都能数过来,加上成家后再外地定居,有了孩子之后回家更少。
育儿的过程中时常会反思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确从未提笔给远方的爸妈写过一两封书信,看完这本书,我想出除了给爸妈节日买东西,还想提笔给他们写两封家书,作为心灵精神的沟通。
另外,除了爸爸给儿子的书信外,傅聪的妈妈写给儿媳的书信,也让我印象深刻,这个苹果就是“每天坚持阅读”。
傅聪后来在国外取妻子,他的妈妈给儿媳妇写信,显示夸奖儿媳一番,知书达理,性格敦厚,为人谦逊。
信中并不是浮夸,而是婆婆具体到某件事而洞察出儿媳的这些性格,有理有据。对于新婚夫妇,也给予很诚恳的忠告,儿媳妇在国外学习过家政课程,对家务料理应该很处理很得心应手。
但是,婆婆说,“除了家务繁重之外,希望她每天挤出时间,哪怕半小时做阅读只用,而阅读也不宜老拣轻松的东西当作消遣,应当每年选定一两部名著用功细读,比如丹纳《艺术哲学》,之类,若能彻底消化,做人方面,气度方面,理解和领会也有所长进,不仅是增强只是而已“。
这番苦心与小冰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老师多次在课程中建议大家要跳出自己选书的舒适圈,扩大自己视野,各方面书都要有所涉猎。以上所思都是利用卡片阅读法的方式,用APP记录下来。
等到第三遍再通读全书时,我着重看了序和编后记,再按我选择苹果的思路,有的放矢地通读了全文,这一次就感觉整个书可以用我选择的苹果串起来了,也慢慢发现书中的主线。
傅雷一贯对孩子强调”淡泊名利”,父母双方对孩子做人的原则,”淡泊名利,先做人,后做傅雷一贯对孩子强调”淡泊名利”,父母双方对孩子做人的原则,”淡泊名利,先做人,后做艺术家”。
古语说“智者自甘淡泊”,说人心不知足,因此我们不应该受羁于贪念与欲,这是人所尽知常识,可真是实践起来,却非经生活的艰辛不可。
记得信中,傅聪的妈妈对儿子写道,“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能如死水一边,只要高潮,不过分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父母不断的跟他灌输这种人生处事的哲学,坚韧的品质也在这个根基上生根发芽。
这段话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放下功利心,找回初心“,再重新思考我的主线。
其实,刚选小冰老师的读书变现课程时,我带着满腔热情,特别向往自由职业的生活,但是这仅仅停留在欲望的层面。
当交完第二次作业,老师给予评价后,修改后的孤独,切身体会到老师一再强调的“创作更多是一个人的事,你读书,写字和学习的时候,任何人都帮不了你。
正如张德芬老师一直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当自己参不透如何去修改,谋篇布局时很容易抓狂。
像书中傅聪的妈妈提点他,做艺术学问研究,是精神高度集中的事情,要学会工作同时放松自己,去户外接触大自然,让自己喘口气。
我觉得自己对写作有些功利心,而更容易着急。想想我的初心,是因为喜爱阅读,进而想钻研写作增加一门技能,不是为急需逃避目前的工作而想立刻换一种生活方式。
凡是都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来学习,放下功利性,才可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原创手稿。
小冰老师说“成功的道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拥挤“,唯有不断练习,持久的阅读输入,才有源源不断输出的那天。
最后发自内心的向认真阅读的人致敬,也真诚的感谢小冰老师亲历亲为为我们作业点评,相信每一次的修改,都将是离成功更近一步。